葛劍峰
摘要:孩子是愛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心中對美的渴望日益增強,進入小學后,對于美的追求更加強烈。因此,小學美術教學應該順應學生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欣賞教學,欣賞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有著巨大作用,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都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欣賞教學 小學美術 應用
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欣賞教學在小學美術課上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欣賞教學能夠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想象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吸收知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們對美術熱愛。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
1.重視色彩運用
在實施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制定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從多位經驗豐富的小學美術教師中可以了解到,小學生們更加偏愛色彩艷麗的美術作品,這些色彩鮮艷的美術作品能夠更加直觀的被學生們接受,吸引他們的眼球,因此,在多數小學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們更愿意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帶有藍天白云、綠葉紅花等色彩鮮艷事物的美術作品,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們的眼球,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小學生親自繪制的美術作品也是充滿了豐富的色彩。
2.只重細節,忽視全局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小學生們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注意力只聚焦在作品的某一兩個細節,從而忽略了整個作品的基本樣式和特征,全局意識比較薄弱,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只關注自己喜歡的部分,對整體沒有概念或意識。比如,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趣的服飾》的這一課里,學生們更多的關注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和文理,而并非作品本身,忽視了整體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對各民族服飾的特點不能做到具體描述。
3.師生缺乏互動
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甚至沒有,這就相當于填鴨式教學,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枯燥的課程內容無法讓學生們做到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教師們雖然在課下做了很多的準備,但學生們無法接受和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只是一味地聽教師講課,接受教師的灌輸,師生間沒有恰當的互動。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對事物的理解多少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們,不僅會使課堂枯燥無味,更加會降低教學質量和水平,缺乏應有的溝通和交流,會使得課堂氣氛不活躍,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濃厚興趣的指導下,學生們能夠積極地進行美術鑒賞,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們源源不斷的求知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應該起到適當的引導作用。例如,教師們在引導學生們欣賞《表情豐富的臉》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設備,投放不同的動物的臉部,在指導教學中通過欣賞、觀察、模仿等環節讓學生們體會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認識不同的動物的臉部特征,并學會用線條色彩表現動物面部特征,培養學生們對大自然和生命的熱愛之情,同時可以播放一些動物紀錄片,加強學生的印象,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為美術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2.提升學生們的鑒賞能力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學會如何欣賞整體作品,教師應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吸引學生們的眼球,鼓勵學生們動手實踐,讓他們在事件中感受美術的魅力。例如在《風景如畫》一課中,教師們通過展示一組風景寫生畫和裝飾性風景作品,引導學生們對比觀察欣賞,研究這兩幅作品在形象色彩和藝術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到室外進行觀察,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3.完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發言,鼓勵他們闡述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看法,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如在學習《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收集形態各異的船的資料,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模型,運用多媒體設備投放出船的圖片,讓學生們回答所看到的船的特點,并鼓勵他們畫出他們眼中的船,同時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作激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
三、總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根據小學美術課程的特點,結合欣賞教學的方法,正確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形式,從一而終地堅持欣賞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們熱愛美術,成為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海霞.談美術欣賞課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6,(12):69.
[2]周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6,(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