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杜宇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大學生實習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傳統意義上的實習就是課堂理論知識學習的延續,而新型實習發展和進步使得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的保護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學生實習期間法律身份問題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實習權益保障需要理論研究對實踐發展予以支撐。
關鍵詞:實習權益;勞動者;大學生
1 大學生實習權益概述
(一)何為大學生實習?
在實習中,大學生可以獲取課堂之外的知識和實務經驗,接受實習單位對其工作的指導和幫助,這對其積累社會經驗,增加社會閱歷,早日步入社會工作中具有很大幫助,是學校理論學習和實務對接的重要途徑。因此,實習在大學生學習和工作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教學、就業、帶薪實習是實習的種類
社會情況的變化使得實習種類跟隨著發生了變化,其變得日趨多樣化和豐富,發展出就業實習和帶薪實習兩種形式。帶薪實習是一種教學計劃之外的由學生自己進行的實習活動,用人單位在學生提供了一定勞動之后對其提供一定的報酬;就業實習是大學生在畢業前以在本用人單位就業為目的,在符合該單位用人條件的前提下,提前參與其生產實踐的活動,在此期間,大學生的地位相當于企業員工。
(三)當前我國大學生實習涉及的法律問題
1.實習期間大學生法律身份認定不統一
由于當前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均未對什么是勞動者做出法律上的明確定義,而在實習期間,大學生又確實存在多種身份:一方面,大學生尚未畢業,對于學校而言他們仍然是在校學生;另一方面,他們事實上已經開始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務,但是其勞動者身份的認定仍然存在爭議。因此,對于什么是勞動者這一問題的立法缺失為我國當前大學生勞動權益的維護帶來的負面影響,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解決勞動者身份認定標準的問題。
2.實習期間人身損害賠償適用法律問題
目前我國各項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中對人身損害賠償作出規定的有《工商保險條例》《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其中《工商保險條例》對有關人身賠償的規定是特殊規定,其保護的對象主要是依法確定身份的勞動者,由此帶來問題,大學生在實習階段的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究竟應該適用哪一部法律?這是目前解決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損害賠償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
3.大學生實習最低工資標準如何適用?
根據我國目前對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規定,用人單位需采用小時制最低工資,適用于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或月制最低工資,適用于全日制工資形式。而大學生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們既不能適用前一種也不能適用后一種工資形式,如何保障大學生最低工作保障權益是另一個重要問題。
2 實習大學生法律身份認定
在已經發生的諸多大學生實習權益法律糾紛中,針對實習大學生是否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這一議題,已經有多種觀點論述。有人認為,在校學生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已經是具備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其雖然仍然在高校的管理之下,但是他們仍然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勞動權,其學生身份的認定并不能妨礙其享有勞動權、成為勞動者。
筆者認為,以在校實習生學生身份來排斥其勞動者身份沒有法律依據,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都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勞動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這種權利和義務是受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國家事實上不僅沒有限制學生準入社會工作,反而對在勞動期間參加學習的現象予以鼓勵,由此可以見,勞動者身份和學生身份并行不悖。
此外,從學生參與用人單位實際工作這一角度來看,在校生和用人單位正式員工一起工作,實際參與單位各項工作活動,而法律是一種調整人的行為而非身份的社會規范,在校生學生的身份并不能阻礙其作為勞動者成為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只是可能由于其社會經驗不足、工作經歷淺的原因不能勝任一部分正式員工可以勝任的工作,但是這也不能成為阻卻其成為勞動者的理由。綜上所述,在校大學生符合了勞動者身份的本質要求,依法應當被認定為勞動者,適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在人身損害賠償和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享有勞動者待遇。
3 實習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
(一)立法完善,健全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體系
1.“勞動者”范疇再界定
針對目前我國勞動法對勞動者定義的方式是從“用人單位”入手,凡是與適格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是勞動者,否則不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界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之路,因此,應當借鑒其他法律主體術語的界定方式,采用開放式的、實質性的標準,將在校實習大學生納入勞動者范疇。
2.擴大《工商保險條例》覆蓋范圍
通過解釋和再修訂的方法,擴大工商主體適用范圍至在校實習大學生,工傷保險對象的擴大,既是保護大學生實習權益的必要,也是社會保險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
3.建立在校實習大學生薪資體系
除了教學實習之外的兩種實習均為有償實習,盡管這兩種實習并不適用于目前我國的最低工資制度,但是這不代表用人單位可以一味的壓低在校實習大學生的工資薪酬。一方面,大學生實習前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實習協議,約定相關條款,保護自己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我國應建立大學生實習最低工資制度,在制度層面保護大學生實習權益。
(二)加強司法保護和救濟
立法之外,司法保護和救濟的作用對保護在校大學生實習權益十分重要,面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可以建立專門的實習侵權保護機制,引入實習爭議仲裁制度,也將實習爭議訴訟納入實習權益保護范圍內。
參考文獻
[1]朱琳.大學生實習期間法律身份研究——兼談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法律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1.3
[2]王魯.大學生實習權益保障法律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2.3
[3]陳雪培.大學生實習權的法律救濟[D].廣西大學.2015.6
[4]徐芳,胡麗云.論大學生實習權益的法律保障[J].法制與社會.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