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能龍+陳超
【摘要】網絡空間課程已經成為新的潮流。建設有效的網絡課程,應該要考慮課程知識點解構與重組,要實現網絡課程的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要利用便捷、美觀的導航設置和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使其成為在校學生與社會學習者都喜歡的學習平臺。
【關鍵詞】空間課程;《軌道施工與維護》;信息化;網絡化
進入21世紀,網絡教育的新方式受到追捧與歡迎,各個高校開始建設網絡精品課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與建設,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也存在多種問題。《軌道施工與維護》課程作為湖南省名師空間課堂的建設課程,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程知識點解構與重新組合
課程資源建設不能是書本知識的簡單堆置,而應該是解構與重組。現在在世界大學城空間課程前期建設中,流行建設概念庫、原理庫、方法庫、案例庫、訓練庫、視頻庫等資源庫,并且很多要求上傳課程標準、電子課件、教案等內容。整個分解看似很有特點,但是帶來了一個問題——一個概念的理解,可能需要很多資料去輔助,其中就包含了案例、原理等,而且像軌道施工與維護這種實踐類的課程,很多資源其實很難分清它到底屬于方法還是原理。課程知識點解構與重組如果嚴格按照這種劃分,首先,就會導致很多知識點不知道屬于哪個資源庫;其次,知識點會非常松散,漸進性與連續性不強,導致知識點非常多,雜亂無章,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體系,使得學習的難度增加;再次,知識的聯系性不強,無法形成有效的學習漸進性,也無法吸引學習者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很難去一個個資源庫進行查看。
筆者以為像軌道施工與維護此類課程,首先,應該分解為知識與技能兩個大類,但又不能完全分開,在知識點后面附有相關技能鏈接,技能點后面附有知識點相關鏈接。其次,知識點應該秩序漸進,并且附有相關知識點的鏈接,知識點內應該包含該知識點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內容,使得學習者能夠很容易地了解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知識點要有比較簡潔的頁面設置和內容設置,內容必須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參考性。再次,并不是每個知識點都有對應的技能點,也可以說知識點與技能點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在設置中不需要過分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相吻合性,而是重視技能的可實現性、可學習性。不能簡單地以視頻方式或者施工畫面來代替,應該對每個技能點需要學習或者掌握的方面進行方法、技巧、作業標準等的詳細介紹,學習者能夠簡單明了地復制練習,必須強調學習者的可復制性、可學習性,講解詳細簡單,而且信息量與技能知識不能太多,防止信息量過大。最后,知識點與技能點方面要將文字、圖片、視頻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圖片、視頻更容易理解與記憶相關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的連續性、一致性、可學習性。
二、空間課程信息化、網絡化
空間課程是一種大眾化、網絡化、信息化、社會化的課程,不應該拘泥于一個班級、一個學校。這就需要在建設思路中明確成為網絡共享性的學習平臺。
空間課程要想成為大眾喜歡的共享性學習課程,第一,要成為專業的、集成的、特色的資源庫。例如軌道施工與維護課程,一定涉及軌道結構、軌道施工、軌道維護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習者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的需求。知識需求是搜索與查找的動力,需要將最新的最科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只有知識體系合理,新穎,具有較高的參考性,才能滿足學習者知識追求的內在動力。第二,建設富有吸引力、簡介明了的導航,使得學習者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第三,充分結合文字、圖片、視頻,特別可以建設系列微課或者系列技能學習視頻等。第四,不能認為空間課程只是用于教師上課班級輔助教學的工具,只有企業員工、教師、在校學生等各種網絡學習者共同參與交流,才能使得課程有效推廣。
三、空間課程導航
空間課程建設后應用的效果,導航是關鍵點。第一,如何建設有效的導航,這是很多空間課程建設者共同的一個難題,很多時候要考慮美學,又要考慮如何有條理地將知識結構展現出來,還能夠協調搭配,又不能千篇一律等,這就需要建設者要有很高的設計和美學能力。顯然每個建設者都不可能是每個方面的專家,最好找相關的專業人員來完成,大大提高導航的創意效果。當然也可以創建一些團隊,加入能力強的相關人員,這樣形成一支合理的團隊,效果會好很多,因為請專業人士要考慮到成本費用。第二,就是總導航的建設應該比較簡單明了,子導航的設計可以根據相關知識結構來設置。例如軌道施工與維護課程設置了空間課堂、系列微課、知識天地、技能取證四個子導航。空間課堂采用了表格化設計,形成以每次課進行的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重難點、任務及練習、討論與交流、作業等欄目,主要知識學習體現在課件與視頻上。系列微課分成了知識微課系列與技能微課系列。知識微課系列主要是對軌道結構及相關理論進行微課系列建設,將主要知識點做成微課,技能微課系列主要是對軌道維修及施工中的技能歸納總結,形成一個個的技能點,對技能點進行練習及操作的系列視頻,主要實現可復制性、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可學習性等。第三,導航或者子導航不宜設置過大,也不宜將導航設置為很多層,最多設置為三層,一般兩層就可以。導航的設置與建設是一件很復雜的事,需要多次討論,嘗試與實踐,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狀態。
四、持續化建設空間課程
第一,課程資源是一步步建設起來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設成一個一流的資源學習平臺;第二,時代在前進,很多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在產生,所以要了解行業、產業動態,及時更新相關知識;第三,空間課程在建設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思路、方案欠妥的情況,要實行動態調整機制,不停地調整完善。第四,發揮空間課程的優勢,逐步地將空間課程建設成為遠程教育培訓服務的一種有效手段,給更多的社會企業提供服務。最后,應該持續地建設空間課程,打造真正在本課程、本行業中集成化高、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空間課程。
五、關注互動與有效互動
互動交流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空間課程作為一個網絡學習平臺,也需要有效的互動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可以學習世界大學城、百度貼吧的模式,鼓勵學習者發帖,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其次,可以利用微信、QQ建立課程交流群,便于大家交流;再次,建立專門的咨詢教師專區,可以對教師、現場專家提問,有效地解決實際難題。
總之,空間課程的建設與利用才剛剛起步,離真正的網絡化、信息化、集成化還有一定的路要走,在建設和學習中需要不停地總結經驗,認真調整,相信在未來,空間課程一定會對我國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武彥嬌.網絡教學空間的應用與研究——以世界大學城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2]易月娥.基于供應鏈視角的大學城空間課程資源建設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0(02):103-106.
[3]劉光平.世界大學城精品空間課程建設現狀與創新路徑[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