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亞敏+周文揚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報業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所需。基于這種認識,本文以《人民日報》這一傳統主流報紙為例,對傳統報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展開了研究,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民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報業;新媒體;融合;路徑
在全球傳媒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2014年8月18日,中央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兩者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此為契機,中央和各地宣傳部門將媒體融合發展作為重要改革任務,擺上重要工作日程。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報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
經過一個階段的探索,我國報業從整體上看,已經在新媒體融合之路上邁進,這點是值得肯定的,也應該贏得我們的掌聲和鼓勵。很多報業集團圍繞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先后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通過推動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打造融合發展的技術平臺、用戶平臺,贏得了在互聯網領域整合資源的主動權。我們來看兩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作為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以全新“i戰略”推進融合發展。資訊、社交、電商、互聯網金融四管齊下,推出了掌上四川“兩微一端”、社交類產品“成都范兒”、電商平臺8小時購物網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從一個單純地新聞載體,成功變身為信息和服務的綜合平臺。2015年1-6月,華西傳媒集群新媒體業務量同比增幅481%,而《華西都市報》的銷量同樣穩定,在省內保持領先,80%以上的訂戶仍每天都看報。
2015年10月,人民日報社經中央編辦批準,正式成立新媒體中心,這一事件成為黨報新媒體建設和媒體融合發展的標志性事件。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聚集用戶7200萬,被稱為“中國第一媒體微博”;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在我國1000萬個公眾賬號中影響力排名第一;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下載量超過1億,在傳統報業所創辦的新聞客戶端中遙遙領先。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各編輯部門、人民網及各社屬媒體同時發力微信平臺,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諸如“俠客島”“學習小組”等微信賬號,構成了一個影響巨大的微信公眾號矩陣。
二、以《人民日報》為例,探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創造了新一輪活力。全方位、多形態擁抱新媒體,傳統報業不但沒有推出市場,而且還尋找到新的發展路徑。現已《人民日報》融合轉型為例,探討其融合發展路徑,為其他報業轉型提供經驗的借鑒和指導。
(1)創建適應融合發展的媒體布局。人民日報與新媒體成功融合,在于形成了覆蓋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電子屏等各類終端的現代傳播體系,由一份報紙轉變成為全媒體形態的“媒體方陣”。人民日報建立“媒體方陣”分三步走:第一步創辦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第二步開通微信公章賬號,同時,打造特色賬號“俠客島”“學習小組”,從而形成微信公眾號矩陣;第三步創辦了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三步走的形式,建立起了自有平臺和社交平臺配合的體系,從而實現了以客戶端為基礎,以微博、微信為兩翼,與各類互聯網新聞平臺互通互聯的傳播模式,實現廣泛覆蓋。
(2)搭建適應融合發展的內容生產體系。人民日報堅持把流程再造作為內容生產機制創新的重點,根據融合發展的需要,穩步推進采編結構、采編流程的改革。依托建設中的全媒體新聞平臺,運行“中央廚房”工作機制,推進內容生產流程的融合。人民日報社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川說,在這個運行機制中看不到傳統的記者、編輯、主任、主編這樣的角色,而是根據融合報道的需要對各個角色進行重新定義。“中央廚房”對同樣的新聞事件、新聞現場提供3個波次的產品推送,分別是求快、求全和求深。3個波次的產品依次推向新媒體和報紙,力求把單個事件影響做到最大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廚房”這樣的大工程很難一步到位,可采用互聯網化滾動建設和發展的機制。第一步著重考慮打基礎和實現效率提升工具化應用的建設,同時,根據業務化的“中央廚房”設計不斷演練業務機制,可以先做初步的探索。隨后再全面完成內容生產和傳播體系應用建設,全面上線,推動行業化合作。
(3)形成促進融合發展的保障機制。為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需要,人民日報社建立了相應的保障機制。在決策推動方面,設立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辦公會,根據中央決策部署和媒體發展趨勢,研究、部署報社推動融合發展的各項工作。在資金保障方面,報社根據重點項目發展需要,合理預測融合項目所需資金投入、可能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采取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支持報社媒體融合發展。在項目執行方面,報社采取項目帶動方式推動融合發展,簡化流程層次,提高管理效率,明確項目實施主體、責任主體。
(4)形成促進融合發展的用人機制。人民日報重視人才,將人才置于核心地位,這也是幫助傳統報業獲得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在人才使用方面,重點強化熟悉新媒體業務的各類人才增量的挖掘、儲備和使用,逐步實現報社人才技能結構從以適應采編和辦報為主向兼具一流新聞素養和現代傳播技能的轉換。同時,完善考核激勵辦法,以此加快提升傳統報業采編人員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建立完善的人才評價和晉升體制,提供與預期回報相匹配的利益分配。人才是最寶貴的社會資源,合理的報酬、良好的工作環境、科學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激發人才的最大潛能,推動媒體行業健康發展。
三、結語
通過研究發現,傳統報業要想與新媒體較好的融合,必須具有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思維。在新思維的引領下,完成采編模式、用人機制等方面改革與創新。同時,也要特別注重人才的培養,不斷創新融合模式,從而促進傳統報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蘭.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個關鍵變革[J].青年記者,2009(6):9.
[2]楊寶迪.初探黨報的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以《長春日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4(18):3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