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銀桂
摘 要:教材分析準確、透徹是教師確立教學重點、難點,實施有效教法、學法,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本文針對一線體育教師教材分析主題寬泛、不細,主題不明、不清,主題偏離、不準等問題進行案例剖析并提出改進建議,旨在為一線教師準確分析教材指明方向,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材分析;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7-0036-02
教材分析是教師針對選定的課時教學內容,對其在教學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技術特點、教材功能、重難點及與教材相關聯的因素,遵循課程標準要求,直面授課對象特點,依據教法、學法的選擇規律等進行深入剖析、透徹鉆研,這是實施有效教學、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然而,部分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教育教學理念、教材學習、分析等知識與技能的缺失,導致教材分析時出現不細、不清、不準等問題,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筆者結合一線教師教材分析的案例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旨在拋磚引玉,便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材分析主題寬泛、不細
案例1:水平三,五年級武術基本步型第一課時“外擺腿、里合腿”,教師教材分析表述為:武術剛勁有力,武術基本步型學習符合小學生身體發育階段的特點。通過武術基本步型的學習,發展學生身體的柔韌、靈活、協調等素質,達到強身健體、美育熏陶、培養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使學生領會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本節課主要學習武術基本步型,要求學生掌握基礎動作,為今后武術操的學習打下基礎。
分析:一個教學單元包涵若干個課時,單元課時教學內容的確立是基于宏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拆分與組合,課時之間教學內容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梯度推進。教師在教材分析時不能從宏觀角度泛泛而談,應從微觀角度切入對本課所學內容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作用、技術結構、原理、易犯錯誤、重難點、安全因素、學生學練差異及與其他教材的關聯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做到細致、準確、透徹,才能凸顯教材分析的價值,使教法、學法的選擇、學練場地的安排科學、合理;學生差異的關注、學練效果的評價即時、有效、針對性強。從上述呈現的案例來看,授課教師在教材分析時空、泛、大,沒有關注教材分析的各要素,對“外擺腿、里合腿”進行深入剖析,而從武術廣義的宏觀層面對學生學練興趣培養、體能素質發展和育人功能層面闡述,缺少對主教材細化、深入的剖析,這樣教材分析寬泛、大而空,不能準確定位教材重點、難點,選擇教法學法等,也使學習目標難以達成。
建議:基于上述分析,案例1可以表述為:本課出自小學《體育與健康》一書,水平三,五年級武術基本步型教學單元的第一次課。“外擺腿、里合腿”是武術的基本腿法,屬于直擺式腿法,外擺腿的要點是外擺幅度大,成扇形,要求外擺腿時挺胸、塌腰、松髖、展髖,里合腿三直一勾,橫向加速,方向、路線相反于外擺腿。本課主要讓學生掌握先踢后擺、先踢后合的動作方法,做到外擺、里合腿時動作準確,線路清晰成扇面,發展學生的柔韌、協調素質。重點:先踢后擺、先踢后合。難點:動作準確、線路清晰成扇面。易犯錯誤:支撐腿不直,踢擺、踢合無力。學練前應做好肌肉、韌帶、關節的充分拉伸,避免肌肉、韌帶拉傷。武術項目相對枯燥,教學中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練習形式的變換,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同時對學生進行以武習德、以武育人的教育,本課腿法的練習將為完整套路的練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主題不明、不清
案例2:水平二,三年級投擲教學單元第一課時“兩腳前后站立側向投擲壘球”。教材分析表述為:投擲是發展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本投擲單元包括擲紙飛機、擲沙包、擲壘球等。通過擲紙飛機、擲沙包、擲壘球的學習,發展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本課主要讓學生進行擲遠、擲準練習,提高學生的投擲能力。
分析:課時教材內容是單元教材的下位概念,教材分析應厘清單元教材分析與課時教材分析的概念與關系,單元教材分析包括多個教材內容,分析的面廣、寬、厚,而課時教材分析應緊扣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剖析,如果厘不清這兩者的概念與關系,教材分析時就會出現主題不明、分析不清的問題,思維混亂,失去以教材為載體的作用,也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案例2主要學習“兩腳前后站立側向投擲壘球”,應從蹬地、轉髖、挺胸、揮臂技術層面進行剖析,而案例中卻從擲遠、擲準定位學習要求,與兩腳前后站立側向投擲壘球第一課時正確投擲姿勢的重點相悖,同時又將擲紙飛機、擲沙包混為一談,雜亂無章、表述不清。這樣將多個教材混在一起進行分析,主題不明,分析不清,缺少教材核心概念、技術內涵、規格、學練要求、價值及育人功能的剖析,使教材分析處在粗狂、混亂的狀態,也凸顯了備課教師教育理念、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的缺少,嚴重背離有效、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阻礙教學質量的提升。
建議:基于上述分析,案例2可以表述為:本課是水平二,三年級“兩腳前后站立側向投擲壘球”單元的第一次課,是在學生掌握擲沙包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與延伸,主要讓學生初步掌握蹬地、轉髖、挺胸、揮臂動作,能夠做到上下肢協調用力,動作連貫,培養學生正確的投擲姿勢。重點:蹬地、轉髖、挺胸、揮臂動作。難點:上下肢動作的協調連貫。易犯錯誤:蹬轉不充分,動作不協調連貫。學練前加強肩帶、手臂等關節的活動,借助彈力帶進行蹬轉的練習,以此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學習將為上步投擲壘球、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等技術的學習打下基礎。投擲學練因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學中要合理規劃場地,保障安全。
三、教材分析主題偏離、不準
案例3:水平三,五年級籃球教學單元第一課時“籃球原地運球”。教材分析表述為:小籃球運動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而本課的直線、曲線運球是行進間運球的基礎。開展小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身體靈敏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拼搏精神。
分析: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分析前,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定位準確,才能剖析準確、細致、科學、合理。否則,教材定位不準、偏離甚至是錯誤,就會導致教師在教法選擇、學練要求、評價等方面“偏失”,亦或是“錯誤”,達不到預設的學習目標,也背離了教師教對、學生學會的課標理念。案例3主要學習籃球原地運球技術,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時卻從直線、曲線運球技術和發展學生奔跑能力體能素質進行分析,與籃球原地運球正確的運球手型、按拍部位技術重點和發展學生上下肢協調配合能力的體能目標相背離,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從教材分析看不像是學習籃球原地運球,倒像是學習行進間運球技術。這樣教材定位錯誤,分析不準,會導致教學重難點確立錯位,使運動技能學習受阻,學習目標背道而馳。
建議:基于上述分析,案例3可以表述為:籃球原地運球技術包括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變向和變速運球等,本課是水平三、五年級小籃球原地運球的第一次課,主要讓學生掌握運球的手型、擊球部位,能夠做到肘帶肩手腕手指柔和用力按拍球,并做到上下肢協調,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五年級學生手指關節發育尚未完善,肌肉力量相對薄弱,手指控制球的能力較弱,在教法選擇上應靈活多變,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泛化學習階段,學生運球不要過度強調抬頭,應在學生初步掌握原地運球技術后,逐步增加難度,多采用信號、手勢、哨音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練興趣。通過小組競賽,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競爭意識。籃球原地運球技術的掌握能夠很好地為行進間運球、傳接球、組織進攻等打好基礎。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教材分析得細致、透徹、清楚、準確,就要多讀、善思,鉆研教育理論書籍、課標、教材等,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豐厚自我,才能在教材分析中做到游刃有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