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鵬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嚴苛,只有有能力才能夠被重視,因此中職機械專業在教學時,必須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本文對中職機械教學改革的手段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中職 機械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中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機械化水平不斷的提高,對專業的機械人員的需求也在加大。在中職學校設置下的機械化專業符合人才的需求,但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機械人員的專業技能,讓學生學而精通,學有所成仍然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1中職機械專業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1.1師資力量普遍較弱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也呈現出市場化的特征,即中職學校不再像以前一樣包分配,每個學生的就業都得靠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趨勢下,中職學生要想守住自己的飯碗就必須有掌握高新技術的能力。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其次,很多教師從高校畢業,在理論知識方面掌握較好,但動手能力普遍較低,不能很好地進行中職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工作。
1.2機械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按照機械專業的教學來說,本專業的學習應該以應用為主,理論知識為輔。而就目前一些學校開設的課程來說,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校關于機械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偏少,其中偏重以機械專業的理論課程為主,開設了圍繞機械為主的一系列理論相關課程,如機械理論、鉗工工藝等等,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缺乏實踐的機會。而對每一個機械專業的學生要求就是:擁有精湛的機械處理能力。但是,中職教育的現狀對機械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出現了紙上談兵的狀況,學生的理論知識豐富,在實訓中,親自動手處理機械實務的經驗還是偏少。
1.3缺乏對提升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平臺
中職機械專業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包含機械、通信、電子、計算機、儀表等學科,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用更多的是機電一體化,即機械與電子技術相結合。這就要求中職機械教師相互之間應該經常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知識互補,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夠為學生引出更多的其他相關知識,因此,在學校應該組織機械專業教師交流平臺,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交流互動。
2對機械專業進行改革的途徑
2.1完善機械的課程設置
許多人選擇學習機械專業就是希望畢業后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對此,學校應該改革機械專業的教學內容來服從市場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重視學生的機械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實訓中充分的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不是精通理論知識但是一動起手來卻束手無策。例如,在上鉗工工藝課程的時候,可以多增加一些實訓課程,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分配的方式,6到7個學生為一組,每一個小組由一個老師帶領,在每一臺車床旁邊指導學生上課,通過老師的演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設計出自己的小工藝品。和干枯理論課相比,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了對機械更加直觀的感受,通過自己動手也提升了學習的興趣,更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2.2讓學生了解機械專業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機械專業學生,可以使用任務式的教科書。比如機床電氣控制這門課,使用任務式教科書,學生從簡單的任務到復雜的任務,一個一個地去完成。先學習電動機的點動控制、正反轉控制到星三角啟動控制,由淺入深。而如何改變教師上課沉悶這種現狀,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參與課堂討論,而不是一味聽老師上課。其次,精心設計科學的教學環節。課堂導入一開始就要吸引學生的眼球;其次,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如機械專業課枟液壓與氣壓傳動枠中液壓千斤頂的工作原理可采用多媒體的動畫講解,提高了感性認識;最后,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獨特的教學魅力。以就業為中心,穿插加入本專業勞模人物事跡、行業科技前沿、相關企業和崗位介紹、就業前景等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信息。
2.3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其作為教學輔助設備的工具已經基本普及,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基本已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方便教師更好地實行教學,更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為中職學生是敗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只有多媒體化的教學課堂才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一些較為復雜的系統或設備也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分解,這樣一來更加經濟實惠地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2.4進行校企合作
中職類學校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培養能較為熟練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應該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感受企業氛圍,熟悉相關企業的人才需要方向,并讓學生在學校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平時所學的知識與職場相結合。另外,也可以將學生推薦給企業來檢驗,如果企業看中某位學生,在雙方均有意向的情況下,也可以提前簽訂就業意向。
3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機械專業的教師要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重視實踐教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要多與學生、其他教師溝通交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因材施教,不同的問題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從而實現中職機械專業課堂的高質量、高效率。
參考文獻
[1] 管鶴.淺談中職機械專業教學鉗工實訓的有效教學[J].科技風,2016(23):47.
[2] 賀瑤蒞.淺談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159+134.
[3] 原靖.淺談中職機械專業在實訓教學中引入6S管理模式的意義[J].科技風,2015(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