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偉
摘 要 護理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質。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體驗式教學法十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護理教學活動中,學校應該充分重視護理教學的價值所在,并通過多種途徑有效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 護理教學 體驗式教學 價值 應用途徑
1體驗式教學與護理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很少有機會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所學內容。而體驗式教學則讓學生親身觀察、驗證查考,通過切身體驗設身處地掌握所學知識。因而體驗式教學一般都“堅持學校--基地--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的整合”。通過體驗式教學能夠增長學生的實踐經歷,深入認知教學內容。
護理是對人類已經出現的或者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行診斷的行為。護理一般從生理和心理,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去觀察個人反應,以確定個人的健康程度。因此,護理教學既要教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時更要注重提升觀察能力、診斷過程中的判斷能力以及應急能力等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傳授給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但卻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而體驗式教學大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護理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認識體驗式教學的價值以及應用途徑,并有效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發揮出體驗式教學法的效用。
2護理教學活動中體驗式教學的價值
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所在。體驗式教學法的價值就在于,能夠使得教學方式更為靈活,大大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有利于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尤其重要,而傳統教學方法的授課方式往往較為枯燥,而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體驗式教學法因為讓學生切身參與教學活動中,從而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就以為老人護理來說,怎樣為臥床老人更換床單?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講解“側臥”、“背向護理人”、“挾住老人的頭頸部”等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白更換床單的過程,但是學過理論之后,學生對于護理過程的認知仍是模糊的。反之,通過體驗式教學法,學生就能夠切身感受甚至體驗更換床單的全過程,由此,學生就能夠清楚地了解更換過程。因此,通過體驗式教學法,學生更容易明白所學內容,也就能夠激起學生了解的興趣與積極性。
其次,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具體的護理活動中,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沒有實踐能力,那也無法順利完成護理活動。反之,只有在理論知識基礎之上,具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護理活動。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僅僅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體驗式教學法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為患病老人護理時,理論知識要求學生為老人搞好衛生,幫助老人活動部位關節,保持室內溫度適宜等的。但是,一旦在具體護理過程中,學生往往還是手足無措。而通過體驗式教學,學生通過觀察病人病情狀況,了解病人性格以及生活習慣,才能按照病人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通過切身體驗,學生才能夠更加了解護理內容及過程,才能在實踐操作中順利完成護理工作。
3護理教學活動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途徑
護理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學校也應該創新護理教學活動教學途徑,通過建立護理教學體驗基地,或者同醫院合作的途徑,以充分發揮出體驗式教學的效用。
第一,建立護理教學體驗基地。在學校建立專業專用的護理教學體驗基地,也就為學生提供了最方便的實踐基地。在護理教學體驗基地建立之后,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到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操作,以鞏固課程知識內容。而且,教師還可以組織實踐課程,帶領全體學生一起到實踐基地體驗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理論基礎的同時,有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與醫院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在護理專業畢業之后,大部分學生的就業方向都是醫院相關部門。如果學校能夠同就近醫院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增強實踐能力的機會。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到醫院進行實習,作為醫護人員的助手,或者親自體驗護理過程。在醫院切身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學生耳濡目染,就能夠提升自身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的觀察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診斷能力等,也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護理活動既需要理論基礎知識,更需要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護理教學活動中,應該創新教學方式,有效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學校可以建立專業的護理教學體驗基地,與醫院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等途徑,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護理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切身體驗所學知識,深入理解所學內容,以有效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月.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現代交際,2015(5).
[2] 王萬玲,張亭亭,羅祎,李昌秀,潘紅平.體驗式教學在《護理研究》和《護理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