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容
摘 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識字教學,雖一直受到重視,但成效卻并不明顯。對小學識字教學的研究,可以減輕小學生過重負擔,可以提高識字效率,十分有必要。首先論述了小學識字教學的誤區(qū),繼而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誤區(qū);對策
識字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根基,是將來我們進行閱讀、學習寫作的基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到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甚至關系到其他各科教學的質(zhì)量,不容忽視。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雖一直受到各界重視,但成效卻并不明顯。對小學識字教學的研究,既可以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負擔,又可以提高識字效率,十分有必要。
一、識字教學容易走入的誤區(qū)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是一個耗時耗力卻又不討好的事,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們的教學或在認識上或在方法上還存在某些誤區(qū),總結起來,具體有以下幾種。
1.重機械記憶,輕興趣激發(fā)
機械記憶,顧名思義,是指機械、被動地進行記憶和學習。雖然一線教師都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容易受慣性思維的左右,怕麻煩求省力,所以機械記憶大行其道,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逐漸形成一種“反復讀寫,反復默寫”的機械化教育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學現(xiàn)象。
2.重分析講解,輕方法指導
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存在誤區(qū),往往重視分析講解簡單的課文,而忽略了重中之重的識字教學,抓不住重點。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文化形式的重要代表,漢字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文化形式,其有特殊的意義,不是一個個孤立存在的,毫無章法。所以,漢字的學習和記憶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各個分析講解,那樣將會事倍功半,沒有效率。
3.重字音教學,輕形義整合
漢字是音、形、義的一個統(tǒng)一體,需要關聯(lián)記憶,需要整體學習,不能隔離,不能偏廢。實踐表明,音、形、義的聯(lián)系越加緊密,那么這個字多半就會認得越牢固。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些老師偏重于音的學習,樂此不疲,還進行多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其實是南轅北轍,越走越遠。
4.重孤立識字,輕相互比較
實踐表明,任何一個事物,通過比較,將會加深記憶,學習效果更好,漢字的學習也不例外。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往往更加偏向于機械記憶,一個一個教,沒有形成比較教學的良好習慣,學生不能通過比較學習,辨別差異,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字,我們的學生經(jīng)常寫錯、用錯,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往往罰抄罰寫,治標不治本,缺乏效率,以后還會犯相同的錯誤。
二、識字教學的應對策略
1.形象識記,激發(fā)興趣
機械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學現(xiàn)象,形象識記應該得到大力推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于識字教學尤為重要。機械的記憶或許對于當前的基礎教育來說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一個老師可以適當進行形象記憶的教學,我想,效果可能較單純的機械記憶要好。形象記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只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識字效率當然大大提高。
2.學會方法,受用終生
合適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減少學生學習的時間,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識字教學更是如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如果不單純教授學生識字,而是循循善誘,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那么我們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將不會那么累,學生也將會真正實現(xiàn)減負,教學效果也會很好。識字教學,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獨立的識字能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方法,引導他們多觀察、多思考,培養(yǎng)獨立的識字能力,真正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音形義統(tǒng)一,科學識記
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歷來都是音、形、義的有機統(tǒng)一。通常認識一個字,就是要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建立三者的聯(lián)系,見形知音義,聽音知義形,表義辨字音、字形,缺一不可,這樣才是真正掌握了一個漢字。
4.掌握構字規(guī)律,輕松識字
任何一個事物,通過比較,將會加深記憶,學習效果更好,漢字的學習也不例外。前人總結,漢字有兩種認識方法,一是一個一個認,二是識字過程中,記住個別字的基礎上,可以推演出一些有關漢字的規(guī)律。掌握這些規(guī)律,既可把當前的字認得更清楚,記憶更牢固,又可以通過這個字,認識更多的新字,這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國的識字教學,歷來成效并不明顯。認識小學識字教學的誤區(qū),并采取相應對策,可以助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參考文獻:
[1]張?zhí)锶?當前的識字教學和識字教材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1(1).
[2]朱新偉.淺探農(nóng)村小學識字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當代教育科學,2003(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