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珠
摘 要 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要求我們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的同時,也要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是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危及了大自然和人類的利益。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對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進行生態倫理道德層面的分析,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生態文明 生態倫理 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作為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被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對于一些破壞生態、危及人類和自然利益的行為仍時有發生。野生動物作為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生態平衡的調節者。野生動物貿易是世界公認的第三大非法貿易,對于社會上出現的販賣宰殺野生動物的行為,我們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也要重視倫理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化,保護野生動物,維護人類共同的生存家園。
1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
當前我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雖然已經具有了相應的法律基礎,但人們的動物保護觀念、生態保護意識的薄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將一些設立的野生動物園過于商業化;為拉動旅游業效益,對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進行不當開發;為追求經濟效益,引進外來物種,造成生態破壞;一些不法商販為獲得短時間內的財富暴增,進行野生動物的捕殺、非法貿易等等。根據相關報道,我國特有的華南虎在大量盜獵、捕殺,以及生存環境破壞的影響下,已經在野外滅絕;此外,曾經作為中國魚類資源最豐富地區的滇池,也因大量引進經濟魚類和水體污染,造成各物種之間數量上的失衡,現在湖中大部分魚種已經絕跡。
相關調查顯示:僅在我們一直保護的陸棲脊椎動物野生種類中,就有四種已經滅絕,32種功能性滅絕(比如華南虎),還有835種瀕危。只有681種暫時沒有危險。面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現狀,我們發現,單一的法律手段并不能達到我們所理想的保護預期,我們必須對此進行生態倫理層面的分析,以便于找到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2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生態倫理問題及其影響
與西方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我們在對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生態倫理問題研究時,要基于中國傳統和諧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加以考慮,用和諧思想與和諧社會的要求去加強社會主義生態倫理道德建設,用道德解決生態倫理中的利益問題。人與自然道德關系的和諧,其實就是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立場的和諧。
2.1從生態價值方面來講,野生動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巨大而寶貴的財富
馬克思對價值是這樣解釋的:“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在人與物的關系上人是主體,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對自然資源的獲取方面,人類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野生動物的存在,在自然界中人類是生物鏈中不可脫離的存在,想要持久的生存下去,就離不開次級生物鏈的支持;在科學價值領域,人們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也非常密切,歷史上的人類發明,如飛機、潛艇等,在設計原理上借鑒了野生動物的形態結構,在醫學上,對于一些疑難病癥,人類也能從野生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如艾滋病源于黑猩猩,但它們卻不發病。因此,在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方面和人和自然的道德倫理基礎上看,我們需要對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進行打擊和教化。
2.2從生態權利方面講,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存在方面是平等的
人類所定義的權利存在一定的主觀色彩,是就人類主體而言的。但對于自然界各種生物存在的客觀性而言,人類的主觀權利思想是不能抹殺自然界的客觀存在的。在生態系統中,人類和野生動物都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利用馬克思主義系統內部各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我們發現:在生態系統中,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共生性關系,而不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在生物鏈中,一些在生態系統中價值大的生物需要犧牲其他一些價值較小的生物來維持自身的存在,這種做法,維護了生態的平衡與物種間的和諧,屬于自然界各種生物都擁有的生態權利。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并不是依據這種權利而進行的對其他生物的犧牲,這些行為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造成生態鏈條的斷裂,危及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作為生態系統組成部分的人也不能幸免。由此可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沒有這種生態權利而實施這種行為,造成了權利的破壞,破壞了生態和諧。
通過對生態價值和生態權利兩方面的思考,可見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在生態倫理基礎上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3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方法
對于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依靠單一的法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并且法律作為一種強制性約束,是通過對人行為的限制來實現的,可能不是出于人們的本意,這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同時,也對和諧造成了傷害。因此在人的思想上解決這一問題,才是治本之策,對此就需要對這一生態倫理問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正確思想觀念的內化和外化。
3.1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我國生態狀況及生態政策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的知識背景直接影響到了教育的效果。在進行保護野生動物,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教育時,要加強教育者自身的生態倫理知識學習;查找相關資料,提高對我國生態現狀的了解,從宏觀層面把握我國生態現狀以及生態建設的大方向,從而更好的對教育對象施加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
3.2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生態理論教育時,要注意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受教育者樹立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一切從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出發,從我國的生態建設實際出發。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用正確的方法論指導實踐。
3.3引導樹立和諧生態觀念,加強危機意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對于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我們要減小這種行為的道德破環力,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和諧生態觀念的引導,提高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必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物種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的理解,開展形式多樣的動物保護活動,喚醒人們內心的善良,樹立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思想觀念。此外通過加強對相關科目的了解,如生物學、倫理學等,讓人們了解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強化危機意識。
4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載體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載體信息的海量化、傳播更新的快捷性、傳播手段的交互性等特點日益明顯,對我們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機,但網絡的隱匿性也造成了監管難度的增加。前不久,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偵破了最大的網絡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案,此類案件的發生擴大了犯罪領域,破案難度也相應增加。對此,我們在加強網絡監管,嚴格網絡審查的同時,還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環保意識教育和宣傳,弘揚社會正能量,利用多種領域、多種途徑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是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危及了自然和人類的利益。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對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進行生態倫理道德層面的分析,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承宗.和諧生態倫理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2]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