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華
摘 要: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生活中各個角落。即使是小學生都可以熟練地應用網絡技術。但從另一面來說,網絡技術的發達同時還為信息技術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關鍵詞:網絡技術;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的教學離不開電腦,而電腦又是學生日常上網最常用的工具。因此,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信息技術的教學帶來了不少的阻礙。在教學中不開放網絡,學生就會失去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興趣,開放網絡就會導致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偷偷上網,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更具有技巧性。要保證在網絡開放的環境下還能達到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與其嚴防死堵,不如循循善誘,將網絡技術變成輔助信息技術學習的手段。
一、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
信息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速度快,是一門很前衛的學科。無需培養學生就已經對這一門學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綜合來看,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1.實時性
在網絡開放的信息技術課上,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實時網絡進行溝通。而網絡溝通所存在的特性可以打破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學生可以做到毫無忌憚地針對不懂的問題對老師提問,老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提問,并加以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2.開放性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網絡環境具備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搜不到的特性。在教學中遇到難點時學生可以隨時上網解決。同時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思維及思考方式更加不受限制。老師布置上網完成的任務,學生在網絡中自由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
3.豐富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只局限在電腦上,還可以表現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要豐富多彩。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投影設備多方位、立體地學習,使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和輕松。
二、利用網絡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的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教學屬于教學的范疇,在教學中同樣有義務、有責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技術教學更加具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條件。
1.下達任務式教學
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例如《網頁的制作學習》,在講學過程中,就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手段,為班級制作一個宣傳網頁。在學生學習制作網頁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到隨時觀看學生的操作,并對學生疑惑的地方加以講解,對操作錯誤的地方及時指正。這樣學生會花大量的時間通過網絡進行網頁的制作。這樣的教學形式在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下完成了教育的目標,還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興趣式教學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大多數的學生都對這一門學科充滿了興趣。但是學生的興趣點多數都集中在上網、交流、玩游戲上。在教學中可以根據知識點的不同改變教學模式,例如用QQ交流這個知識點,就可以利用學生對網絡的興趣進行教學。由學生自己申請QQ賬號,設置密碼。完成之后學生之間還可以利用QQ互相交流。老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提醒學生注意申請QQ的過程,注意申請的細節,因為到最后會涉及提問。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及對網絡的興趣,很容易地就接受了這堂課所涉及的知識點。
3.合作式教學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學習中團結合作要比單槍匹馬的學習效果更高,這種教學模式常與第一種教學模式相結合應用。在下達指定任務后,可以由幾個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習的印象,豐富所學到的知識,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三、通過網絡進行學生的道德規范
信息技術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規范的教育。尤其是在學生學會通過QQ、微博等軟件進行溝通之后,更要注重對學生道德規范的培養。小學生還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受到網絡的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消極心理或抵觸情緒。由此可見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常規的道德教育宣傳,注重網絡法律知識的傳播,不瀏覽不良信息,不破壞網絡秩序,不沉迷于網絡游戲等。推薦學生一些積極向上的教學網站,同時還要使學生認識到沉迷于網游的危害,健康上網。
網絡技術既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幫助,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可以使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信息技術的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網絡技術的優點,結合教育實際,使網絡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最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宣.支持問題解決的小學科學網絡學習環境的設計與開發[D].河北大學,2006.
[2]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