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祓罹
【摘 要】對于大學生管理工作而言,新生入學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在引導幫助新生完成心理轉型與重塑、快速適應高等教育特點、積極融入大學生活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是大學階段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環節,其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質量。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當前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寢室文化建設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入學教育;寢室文化建設
大學生一入校,學校就應當從思想、政治、能力、行為等各方面加強對他們的培養,夯實基礎,為學生未來幾年的思想教育、學習生活、教育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大學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學習引導教育
在大學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要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和探索問題。學習方法的引導對新生將來的學習至關重要。應當通過教師專題報告和高年級優秀本科生介紹經驗等形式,向新生介紹學習方法和專業研究經驗。學習引導教育要包含以下內容:第一,幫助新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定位。第二,教育新生明確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第三,幫助新生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適應大學學習特點。第四,幫助新生學會科學地運籌時間。第五,幫助新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中的各種文獻資料。
(二)職業生涯教育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時期。讓學生盡快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應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職業生涯教育是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進行職業生涯觀念和職業生涯準備的教育,旨在使學生具有相應的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了解自己、積極主動地選擇人生道路的能力。學生在對職業生涯的選擇和決定過程中難免會有苦惱和困惑,因而學校設專門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輔導,對學生進行個別的或小組的引導幫助,為他們提供信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志負責地選擇或決定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
(三)新生心理輔導
學生進入大學后,常常產生一種失落感,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通常有:因環境不適應反映出心理不適應;由于角色轉換,在心理上需要一個調適過程;沒有考入較好的院?;驅I,心理上產生嚴重不平衡;城鄉中學素質教育發展不均衡,相當一部分農村學生出現心理失衡。因此,學校在新生入學一周內對其做一次心理輔導,入學一個月內進行一次心理普查,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學會與師生和諧相處。在對全體新生作心理輔導和心理普查時,要注重了解學生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及時疏導溝通,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問題時應及時與輔導員或心理輔導老師溝通。
二、當前大學生入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對落后的入學教育觀念
將大一新生看成是純粹的教育客體,只進行內容的灌輸,而不關心新生是否真的能夠接受,是否真的對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有實際效用。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新生從年齡結構、入學背景、學習動機、知識背景、學習能力、成才目標、價值觀念、道德及心理狀況等方面都呈現出差異性;隨著高教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生主體及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傾向。此種單純的只為教而教的教育觀念,將難以發揮實效。
(二)固化的入學教育內容
目前,部分高校固守傳統的入學教育內容,包括軍事訓練、校史校情介紹、黨團知識教育、學生管理規定介紹、專業介紹、安全教育、生涯規劃等方面,而針對學生直接面對的初入新環境的生活適應問題,新人際的交往問題,新專業的認同問題等卻缺乏有效的指導,僅通過開大會、聽講座、參加報告會和參觀等形式所傳遞的固化內容,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迫切想了解新校園的實際需要。
(三)不夠完善的入學教育體系
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院各部門積極配合,充分調動各部門力量,做好入學教育,不能僅依靠學生工作戰線上的輔導員單兵作戰,必須要進行有效協調,發揮全員育人作用。入學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大多數院校開展入學教育時間過短,一般在軍訓期間的一個月左右內完成所有內容,這不符合新生的認識發展規律,使新生無法適應新環境,達不到入學教育的目的。同時,對新生入學教育反饋的機制不夠完善,無法實現有效的對入學教育過程的監控,難以達到實際效果。
三、通過寢室文化建設開拓大學生入學教育新領域
針對以上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實際工作經驗,現將通過寢室文化建設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方法進行簡要論述。
(一)寢室文化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意義
高校學生寢室,不僅是學生休息娛樂的場所,更是承載著校園文化內涵的精神家園,是當代大學生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場所,是學生美化健康生活、塑造獨立人格、參與管理創新、共創積極健康和諧向上氛圍、全面成人成才的搖籃,因此通過寢室文化建設進行新生入校教育必將事半功倍,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大學新生活中來。
(二)寢室文化建設的內容
(1)寢室物質文化建設。寢室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對新生寢室內務提出明確的要求,寢室全體成員通過討論制定寢室文明公約,保證寢室達到干凈整潔、美觀統一、溫馨舒適的標準。通過寢室物質文化建設,使學生通過真實的寢室生活,盡快的融入到大學集體生活中,學會適應集體生活。
(2)寢室精神文化建設。寢室精神文化建設是指全體住宿學生通過共同認可、民主商議制定切實可行的公約、紀律等,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培養寢室的凝聚力、個人的集體榮譽感。實行學生公寓自主管理,各系形成一個以服務為宗旨的學生寢室管理組織即舍區管理委員會,堅持團結向上、積極肯干、以身作則、熱心為同學服務的原則,實行民主管理,在寢室內定期開展活動,幫助新生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中進行健康活潑的民主生活,為今后的大學生活打下良好心理基礎。
(三)寢室文化建設的形式
依托公寓文化節,校系各舍區管理委員會根據各寢室樓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特色的活動,為每一名住宿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才能;有意識地在公寓管理中引進激勵學生的競爭活力。同時,大力培養以寢室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專業小組、創業小組、興趣小組,圍繞專業、圍繞職業規劃、圍繞興趣愛好開展學習、科研活動、實踐活動,幫助新生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四)寢室文化建設引入“學長制”
“學長制”是一種普遍推行的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學生管理部門選拔政治覺悟高、成績優秀、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高年級學生,經過相關培訓,對新生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幫扶、引導和督促,實現良性互動,從而增進團結互助精神,加強縱向管理、橫向交流,以輔助管理的角色介入的。學長制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輔助機制,目前已在全國很多高校中實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各系按照每兩個新生寢室配備一名寢室學長的標準,為大一新生配合各方面均優秀的高年級學生作為寢室學長。這些寢室學長會從指導學生整理寢室內務作為切入點,和新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從而在生活中的點滴幫助新生了解大學校園,適應大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校園文化,使新生逐漸認同校園文化,認可專業內容,促使新生能夠順其自然地接受新同學、新學校和新環境。
總之,我院寢室文化建設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積淀,已經從最初的單純引導學生美化寢室環境,上升到凝聚寢室成員、體現集體榮譽、營造獨特文化氛圍、打造品質和諧家園、弘揚社會公德的文化大主題,進而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