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虹
作文教學是最讓小學語文教師頭疼的教學。什么樣的作文教學課才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好課呢?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文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在哪里呢?我認為我們的學生,特別是作為農村的孩子,作文課上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寫作素材,上作文課時題目一出來,大部分學生就兩眼盯住天花板,皺著眉在那兒冥思苦想,最后就像擠牙膏似的干巴巴地寫出二三百字。因此研究作文材料的來源,探索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們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成為當前每一位教師最為關心,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一個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好像溪流。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水庫、小河,那么在作文這個水庫、小河里想要貯滿清澈的活水就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出來。生活是遼闊的海洋,在兒童生活這個廣闊的海洋里可提供他們的作文素材真是太多了。只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孩子們提供有真情實感的、生動形象的作文材料。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到有用的作文素材。
一、引導學生從身邊尋找寫作材料,激發(fā)寫作興趣
日常的家庭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最好材料,但是學生不知為什么卻常常覺得無話可寫,即使寫了,筆下的文字也是干癟干癟的,缺乏真切感受。主要原因是有些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沒有留心觀察,平時也不注重寫作材料的積累。怎樣才能從身邊尋找寫作素材呢?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細微事物,積累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平時生活中孩子的吃穿住行、日常活動,大人之間的談話交往,都包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平時要留心觀察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體會他們動作神態(tài)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并及時把捕捉到的素材寫進日記里。只要長期持之以恒地細心觀察,作文的材料就會像活水的源泉一樣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要不斷傳授學生觀察的方法,如抓住特點觀察,要按順序觀察,還可進行對比觀察、重點觀察,還要啟迪學生在觀察中進行想象,使被觀察的事物更具體、更形、更深刻。如布置學生寫《第一次殺魚》,寫之前先讓學生回家到市場買一條活魚,讓他們請家長當指導老師,操刀進行殺魚。叮囑他們殺魚時注意留心自己殺魚時的順序、動作和內心感受。由于事先布置學生體驗,作文的素材有了,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作文生動形象,不像之前寫的流水賬似的作文了。
二、抓住時機即興寫作文,激發(fā)寫作興趣
既然現場有一個很好的寫作素材,我們就應該及時的利用起來,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描寫真實的場景,表達真情實感。記得有一次學校臨時有事通知班主任開會,上課的我向學生請假十分鐘去開會,交代值日班長管好班級。沒想到老師前腳剛走,班級就像一滴油落到沸騰的油鍋里一樣炸開了鍋。起先只是竊竊私語,后來聲音逐漸大起來,有的同學站起來發(fā)表演說,有的同學抱著掃把邊彈“吉它”邊表演獨唱,有的前后桌同學在表演“武打”……把班長管教的話當作耳邊風。我開完會向教室走去,老遠就聽見教室里傳來吵吵囔囔的聲音。走近教室,聽見教室里的吵鬧聲震耳欲聾,只差沒有掀翻屋頂。看到這種情景,我異常生氣,正想沖進教室好好修理他們一番,可轉念一想,何不利用這一場景寫一篇作文呢?想到這兒,我就走進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上《當老師不在的時候》,請同學們以這個為題目當場寫作文。由于事情剛剛發(fā)生,學生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于是立刻拿起筆埋頭認真地寫起來,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一節(jié)課就寫完了,而且內容寫得情真意切,詼諧幽默,形象生動。通過即興作文,學生逐漸明白作文就是再現生活,只要抓住每一個觀察機會,就有東西可寫,作文并不難。
三、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激發(fā)寫作興趣
仿寫一般可以分為仿篇和仿片斷。仿篇的方法是從整體上模仿范文的方式,范文的來源很多,可以是學過的課文,教師的下水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報刊雜志上的好文章等等。但不是所有的名篇佳作都可以作為學生仿寫的作文,選擇范文要按學生的寫作的實際水平進行取舍。不能高于或低于學生本身智力發(fā)展可能性范圍的東西,所以選擇略高于但又適合學生實際寫作水平的文章做范文為好。如學習了《彩色的非洲》一文,讓學生明白課文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而且每一個自然段都圍繞每自然段的總述句來寫。明白了課文的寫作方法后,然后讓學生借鑒本文的寫法,我安排學生以《彩色的……》為題進行仿寫,省略號內容可以寫學校、家鄉(xiāng)、季節(jié)。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了課文的范例作用,達到了由仿到創(chuàng),由讀到寫的遷移。
仿片斷,就是學習課文中的某一段落的寫法,然后讓學生模仿,進行寫段的訓練,為幫助學生寫整篇作文做鋪墊。課文中雖然有很多精彩段落,但并不是每個段落都適合進行片段練習的材料,而是需要老師精心挑選適合學生仿寫的片段。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四自然段,第一句先總寫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第二、三、四句圍繞第一句從行船速度極快、擁擠時、極窄時幾個方面具體描寫船夫的駕駛技術高超,第五句通過寫兩岸的建筑物飛一般的往后倒退來烘托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很快懂得了圍繞總起句如何把一段話寫具體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段的寫作方法以“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家熱鬧極了。”為總起句仿寫一段話。由于此時學生掌握了圍繞總起句如何把段落寫具體的方法,因此寫出的段落都很精彩具體。
總之,從仿到創(chuàng)是仿寫訓練的基本途徑,模仿是手段,創(chuàng)作是目的,創(chuàng)作是起始,創(chuàng)作是結果,要在“仿”中求“創(chuàng)”,“仿”中求“活”,“仿”中求“新”。
四、結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寫作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課文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能夠充分挖掘課本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這既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本內容,又能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寫作材料,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想象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①補寫。如課文《金色的腳印》中沒有交代正太郎摔下懸崖后是如何得救的,這是個懸念。我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以《正太狼摔下懸崖后》為題,把正太郎得救的過程寫具體。②補白。如學習《伯牙絕弦》一課,學生在理解伯牙與子期的感情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伯牙與子期相約來年八月十五再相聚,沒想到第二年伯牙準時赴約時,見到的是子期的墓碑,面對冰冷的墓碑,伯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通過這個問題的練習,讓學生能走進伯牙的內心世界,從而更深刻領會伯牙對子期的感情。③續(xù)寫。如教完《老人與海鷗》一文后,老師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中的老人去世后,海鷗們經歷了哪些事情?”聽了老師的問題后,學生甲說:“每到冬天,海鷗仍然回到昆明翠湖公園找老人,只不過海鷗找的是老人的塑像。”學生乙說:“老人雖然離開了海鷗,但老人與海鷗的感人事跡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有許多愛鳥人士自發(fā)地來到翠湖公園,加入到喂養(yǎng)海鷗的隊伍中。他們每年冬天也像老人一樣一如既往地來到翠湖公園照顧海鷗,海鷗依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也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水到渠成,這時老師以《老人與海鷗的故事續(xù)編》為題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相信學生很快會揮筆成文的。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確實源于生活,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學生提筆寫文章就會做到言之有物,寫作興趣就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來,老師就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怎么寫”的訓練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