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熠
摘要: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難題,也是學生最難理解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學生生活實際,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入手,從而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規律,使他們既容易掌握、輕松樂學,又拓展思維能力。本文以我個人的觀點探討了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一些方法,希望達到互通有無、共同進步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解應用題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能反映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好數學應用題顯得十分重要。有些老師常埋怨學生理解能力差,不理解題意,實際上,如果我們正確引導,教會他們解應用題簡潔方法,學生是學得會應用題的。
一、培養“問題結構能力”
能力就是能適應相應活動的人的心理、思維特征,是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該項活動的條件。無可厚非,許多教師對教學進行改革。重視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等。但是,我覺得這些方面屬于一般能力。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分學科進行的。不同學科還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我們要使培養能力的教學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培養上,而要深入到學科,結合學科本身的特點,研究如何培養學科的能力。這是培養能力如何深入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結構意識。所謂數學問題結構。通常是指人們在解答一個問題前,必須先了解這個問題,分析這個問題,找出問題的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然后把這些成分綜合成一個整體,從而抓住問題中具有本質意義的那些關系。對于一般學生來說,特別重要的是要能通過分析和綜合過程把問題的各種成分分隔后,再聯系起來。我在教一步應用題時,就著重地抓了數學問題結構的訓練。如畫線段圖的訓練,補充問題與條件的訓練,題意不變改變敘述方法的訓練,自編應用題的訓練。根據問題說出所需條件的訓練,對比訓練,等等。在講兩步應用題時,把兩步應用題的“結構課”作為重點講授,同時進行變直接條件為間接條件,變換問法,讓學生擴題、縮題、拆題,看問題要條件等四個方面的訓練。講多步復雜應用題時,又進行了多步應用題的“發散思維課”及相應的各種訓練。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和訓練。使每個學生都掌握了應用題結構的能力。
二、改革教學方法,因“層”施教
為確保學生準確、熟練地掌握分析理解題意,并形成基本模式;教學生解決困難問題之后進行思路反思和概括的技 巧,抽象出高級的模式;教學生分析題意、整體上理解數量關系的技巧,以確保能識別出高級模式,并調動頭腦中有關模式靈活地解決眼前的復雜的題。教師還要善于觀察發現不同班級內不同等級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靈活采取層次不同的相應教學方法,并以此充分發展與提高不同等級的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重視線段圖的應用,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線段圖解決數學問題
小學階段對于應用題問題的解決運用最多的還是線段圖,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線段圖我們可以將應用題中相關聯的量、較復雜的關系、難以確定的解題思路理清,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線段圖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線段圖的引入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從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到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再到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多少,最后到分數應用題;特別是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線段圖的運用對學生的解題很有幫助,能夠降低應用題的解答難度,分析清楚解題思路,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分數應用題中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判斷好單位“1”的量,然后借助線段圖就能很輕松地解決分數應用題了。
四、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小學數學一般的計算題目都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什么學生面對應用題的學習就顯得束手無策了呢?其實應用題并不是不可攀越的,應用題只是把要考查的知識點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之所以對解應用題出現畏難心理,主要是被其復雜的文字表述所迷惑,因此,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讀題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有效的應用題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讀題的技巧,引導其在讀題的過程中找出題目中給出的解題線索,找出有用的信息,讓其耐心地閱讀,不可操之過急,如果讀一遍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再讀一遍,直到掌握所有的解題信息,最后將解題信息歸納總結,與相應的知識點結合,找出解題的思路,這樣一道數學應用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五、密切聯系實際,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還不夠了解,且其小年齡還小,社會經驗有限,因此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沒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將其抽象為應用題,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現行小學教材上設置的一些應用題由于背景材料很難為學生所理解,給學生的應用題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要把題目與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列舉生活中易于學生理解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要表達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將一道不易理解的應用題簡單化,根據題目的內容對其做靈活的變化,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理解。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克服學生在應用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總之,新課改下的數學課程標準,為我們的應用題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領悟其中的內涵,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讓應用題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不能只追求一節課的改變,要力求教學模式的整體改觀,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應用題教學的始終,這樣我們的應用題教學才會逐步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 劉朝輝.數學教育的理論、問題、策略,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1).
[2] 孔企月.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和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3] 邱學華.邱學華怎樣教小學數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