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勵的作用就是促進人的潛能發揮,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我國高校了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也需要激勵,通過激勵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本文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式的現狀和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提出要通過激勵方式的多元化、網絡化、以及公正與公開相結合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更好地實現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多樣化人才。
關鍵詞:激勵方式;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298-01
作者簡介:李莎莎(1984-),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西安醫學院,宣傳部干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的基本方式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式,主要有堅持精神激勵為主和物質激勵為輔、注重目標激勵、重視情感激勵等,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大學生對于精神方面的激勵越來越看重,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肯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學生進行表揚、嘉獎,恰當運用精神激勵方式增加大學生的歸屬感,融洽人際關系,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此外,我國高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助學貸款、貧困救助、生活臨時補貼、獎學金等進行物質方面的激勵,滿足了學生的物質需求,同時解決一些學生的生活困難,減輕其家庭負擔,使他們更好地將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中。
注重目標激勵。目標激勵有助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社會需要,設置合理的奮斗目標和遠大理想。目標的設立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挑戰性、可實現性和層次性。高校也積極幫助學生將自我需求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設立目標,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現狀設立合理的目標。
重視情感激勵。情感是人與人心靈之間的交流,與有形的物質關系相比,能產生更為持久有效的激勵作用。高校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把握大學生的情感變化規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重視的方面,運用激勵,可以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激勵有助于大學生的自強自立。通過發放獎學金、助學金,高幫助經濟苦難的學生解決了學習和生活上的開銷,緩解了他們的壓力,讓他們能更好的投入學習和工作中。也能讓大學生在接受國家、學校的幫助中,更加的奮發圖強,為了感恩而努力學習、回饋社會。這些激勵方式促進了大學生自強自立、勤奮好學、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的養成。
激勵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體現在身體的健康上,也表現在心理的健康上。大學生群體的是個特殊的群體,有想法、有創意、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大,積極健康的引導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激勵正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激勵有助于糾正大學生道德認識偏差。當前社會我國大學生的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網絡暴力的信息造成許多學生網絡成癮、西方國家的消極思想也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產生很大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學生陷入道德迷茫的時候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合理的激勵,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式的創新路徑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不能忽視激勵的作用。在堅持激勵的基礎上,也要有側重、根據時代的變化轉變激勵的形式,以更好的發揮激勵的作用,在激勵中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拓展激勵方式。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激勵效果。但是,激勵方式的相對單一也制約了激勵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應拓展更多的激勵方式,可以與行政、管理、網絡等手段相結合,豐富激勵方式;也可以合理運用多種激勵方法,如目標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等,全面多樣的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工作積極性。此外,由于學校環境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工作場所,學校也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和校園活動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去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實現網絡激勵。隨著新媒體、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以及以信息技術為媒介的新媒體、自媒體已成為了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不夸張的說,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最好的朋友。高校思想政治激勵教育的開展,必須注意到這一情況,將傳統的激勵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開發新的激勵方式,建立更合合理的激勵評價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將激勵放置于網絡上,讓學生能更獲得更好的滿足感。同時,在激勵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活動、論壇等形式展開,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范圍,提高激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郄世宏,于鵬.激勵機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科技大學政工研究,2009,04: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