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語文教師要實現由以自我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通過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和健康心理,完事學生人格的塑造。在此,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強的基礎性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高中語文教學定位于完善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得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成為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實現由以自我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通過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和健康心理,完事學生人格的塑造,讓高中生做一個懂語文、愛語文、有生命感和責任感的“四有”新人。
一、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德育效率
(一)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通過單一的課文講授來進行德育教育,這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效地實施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從轉變教學方式入手,而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實屬最佳途徑。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曾指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表明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必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時,首先就應聯系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以此提供有針對性的作文材料,讓學生在材料寫作中進行思考,從而獲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例如針對當前“出國熱”“加入他國國籍”等類似這樣的社會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列舉正面、富有正能量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讓學生懂得無論在外取得多大成就,面對祖國的召喚時,需要毅然堅定地回到祖國貢獻自身的精神,從而讓學生抒發感想,結合自身實際寫出富有愛國思想的正能量文章。而對于一些獨立自主性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啟發學生從寫一些小事開始,讓學生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從而在作文中贊揚真、善、美、分辨假、丑、惡,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施德育仍然是不夠的,需要借助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才能真正讓學生培養高尚的素養。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和書法競賽等,還可以開展針對社會焦點問題的組織辯論會和社會調查等。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知識面,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這就獲得了多重功效。
二、挖掘教學內容,升華學生情操
(一)樹立正確的“三觀”
入選課本教材的文章都是具有深厚底蘊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經兩千多年的積淀和傳承,已經積累了很多豐富的有關德育內容。那些彪炳史冊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民族英雄等,無一不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例如《離騷》中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大無畏精神、《陳情表》中李密“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的感恩至孝之情、《沁園春·長沙》中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愛國情懷及人生抱負,等等。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是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良品。高中語文老師既要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三觀”健全的合格學生。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就高中生而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就要從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的思想感情入手。通過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的學習把握我國傳統文化的神韻,啟發學生熱愛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堅定學好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信心。如講授《拿來主義》,啟迪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批判繼承古今中外文化遺產、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今天,絕不崇洋媚外,而應為進一步繁榮中華民族文學藝術而勤奮學習。
三、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榜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想做好德育教育,就先需要從自身開始。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進行思想教育,教師自己首先要接受課文思想內容的教育,并內化為思想行動,為學生做出榜樣。這樣,學生才覺得老師的話真實可信。“親其師,則信其道”,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按照師德規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已,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用自己的敬業愛生的精神感染學生,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德育滲透是一個藝術性、綜合性、持久性極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師生一道同心同德,通過創造和諧、民主的氛圍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猶如春風化雨,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向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2]邱麗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亞太教育,2015(17).
[3]趙曉春.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初探[J].文學教育(下),2015(3).
[4]陳圣修.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