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庚
摘要:培養藝術創作需要投入感情因素。一旦學生對繪畫有了興趣和激情,他們在創作時就有了自我表現的欲望,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感受的東西在作品中充分表現出來。我們平時要引導學生接近生活,養成從生活中找素材的好習慣,即使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覺得最新鮮,最感興趣,印象最深,最激動人心的事物表現出來。學習看書有了生活體驗,有了感受,加上仔細觀察生活的能力,就不會出現創作時腦袋空空的沒有東西可畫的現象了。
關鍵詞:興趣;激情;生活體驗;藝術創造;想象
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中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創作前的素質培養
1、激發學生對繪畫的興趣,鼓勵學生做到有感而發。藝術創作需要投入感情因素。一旦學生對繪畫有了興趣和激情,他們在創作時就有了自我表現的欲望,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感受的東西在作品中充分表現出來。
學生畫畫像其他作品一樣,同樣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平時要引導學生接近生活,養成從生活中找素材的好習慣,即使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覺得最新鮮,最感興趣,印象最深,最激動人心的事物表現出來。加上仔細觀察生活的能力,就不會出現創作時腦袋空空的沒有東西可畫的現象了。
2、重視想象力的培養。藝術創造的核心是想象。想象從本質上分析,就是把感知到的形式與大腦中儲存的現成圖形加以改造、組合,重新形成全新意象過程。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為創作構思、構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保護學生純真的感知方式。重視運用少年繪畫語言。學生對世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往往用自己美好的愿望認識世界,所以在他們的繪畫中,會出現動物在說話,車船能走路,花草會傳情 ,萬物都像人一樣,成了有感情的東西。有時候,學生畫畫不只是畫眼中看到的東西,要畫心里想到的東西。如畫水果喜歡畫出果核,畫雞蛋喜歡畫出蛋黃,畫樹喜歡畫出樹根等等。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只抓住事物的一般特征。如:頭、太陽、花朵都是圓形的。同時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也只有質的區別而無量的不同。如人與小鳥的大小差異,這些現象恰恰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特點,在他們看來,人會走,鳥會飛具有同樣的價值,這是少年學生畫中特有的繪畫語言,尤其顯得真切可愛。只有懂得這種繪畫語言,才能去指導學生畫畫。
4、注意學生藝術個性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學生繪畫過程中,能反映出不同的藝術氣質和個性特征,有的捕捉形象能力迅速,用線大膽、有力、粗獷;有的觀察慢,有的重寫實等等。教師要及時抓住這些稚嫩的自然天性,施對相應的養料,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來。在心里素質上,要重視對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持久力,自信心、踏實??)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從而順利地完成美術創作。
5、提高寫生水平,培養造型能力。學生在觀察,理解外部世界時,更多地是依靠直覺,厭倦漫長的推理過程。寫生是訓練造型能力的好方法,同時也是形象記憶累積和創作素材選用的途徑。
二、具體創作過程中的指導方法
1、題材要新,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變換思路,勇走新路,想出與眾不同的、新鮮的、生動的題材來。如《我愛地球》《吃面條》《我的低碳生活》??這些題材的作品會有時代感,給人以新的感受。
2、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感受。不論是工整的畫法還是粗獷的畫法,整幅作品必須保持兒童手跡的特色。
3、巧妙的構思和構圖。當題材內容確定以后,就需要巧妙地選擇某一最佳場面,把情節、動態、場景角度,人與物主題與背景等進行合理、生動的安排,并把它們組織在畫面上,要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處理好遠、中、近景物的關系和大膽重疊的表現方法,也可以擺脫原則、透視、方位的束縛,使畫面更豐富、活躍。
4、注意創作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繪畫形式的創新會給人以新鮮感,可以從不同畫種、不同材料,不同技法的選用上下功夫。有時把幾種材料,幾種技法結合在一起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啟發學生給作品取一個引人入勝的題目。一幅作品完成后要讓學生認真推敲一個好題目,用含蓄的、夸張的或者是幽默的??一個好題目,好比畫龍點睛,使人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少年學生畫畫創作的過程,是一個生活體驗的過程,是一個平時把藝術素質訓練加以綜合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使學生創造潛能引發的過程,只要教師有意識地積極地引導,學生一定會創造出五彩斑斕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