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摘 要:隨著教育指導要求的下發,幼兒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在幼兒園課程教育中進行幼教工作的改革。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幼兒還處于一個十分稚嫩的年齡段,對于事物缺乏自我的認識,因此更需要幼師加以大量的呵護,用趣味性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幼兒園所安排的課程。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趣味性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能享受到最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因此,幼兒園教師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課程的趣味性,讓孩子感受到課程的趣味性,以游戲的方式來學習課程知識,為孩子未來的學習道路打下基礎。而且,利用游戲的方式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手腦結合能力,讓孩子釋放自我天性,保證其創造力的激發。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幼兒教育中結合游戲。
一、激發幼兒自由想象能力,提升幼兒教學效果
幼兒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在學齡前充分釋放自我想象能力,對于好奇的事物能主動進行探究和想象,從而對于孩子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兒課程中加入游戲,讓孩子在學習課程的同時也能在游戲中思考。孩子剛剛接觸陌生環境,難免有些不適應,在陌生的課堂上很難做到像在家中一樣的放松狀態,在學習的時候效率可能因此而大打折扣。教師要給幼兒人文關懷,和幼兒做朋友。教師通過關心幼兒,與幼兒交流來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讓幼兒對于教師產生親近感,從而打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幼兒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激發對于課堂的興趣,而游戲恰恰是最好的拉近教師與孩子距離的方法。
比如,教師可以在讓孩子喝水的時候,跟孩子說做一個游戲,讓孩子模仿小火車的形式,排成一隊,一個一個地走到教師的面前領取自己的杯子,這樣的游戲方式不僅規范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秩序,還能讓孩子養成排隊、遵守秩序的好習慣。教師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利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引導教育。尤其是在課堂上引入了互聯網技術以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針對課堂內容,在課堂上給孩子播放一些動畫資源,添加有關課堂的圖形或者視頻等,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游戲化的學習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二、注意結合材料生活實際,提升幼兒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從孩子熟悉的情境入手,讓孩子在學習幼兒課程的過程中有一種親切感,在學習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對于幼兒課程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幼師的引導下進行趣味性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幼師還需要培養孩子的聯想能力,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能把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系,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進行聯系思考,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公交車上的情境,孩子都是在公交車上的乘客,讓他們分成幾個小組,通過教師的口令,按照要求分成原來人數的幾分之幾,讓孩子在學習分數的時候,就能在情境中靈活運用學到的分數相關知識,進行人數的靈活變化,這樣的趣味性情境游戲能幫助孩子充分發揮愛玩的天性,并在玩樂中學習到知識。一舉兩得,在提高孩子對游戲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實踐能力。
三、創設趣味情境表演環節,提升幼兒教學效果
孩子都有著愛表演的天性,希望通過表演獲得認可與表揚,所以教師在進行幼兒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引導,讓幼兒對于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在課堂上與老師多溝通,多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讓幼兒在玩樂中就自然而然地走入課堂,成為幼兒課堂的主人,保持孩子在課堂上的活躍性,讓幼兒和老師產生親近感,并且能踴躍發言。教師應當致力于建立輕松的學習氛圍,巧妙利用情境創設,給幼兒游戲的體驗,大大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游戲的趣味性和課堂內容進行巧妙結合,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能主動發覺到課堂知識點的樂趣,把注意力從游戲上轉移到對課堂本身上來,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聯系到幼兒知識點,進行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幼兒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師開展游戲化課程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深入探討,尋找最適合兒童心理年齡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提高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保證孩子能在課堂上真正學習到知識,提高其動手能力,使其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課程的魅力,進行主動的研究探索。教師要注重引導方法,把趣味性教學與傳統幼兒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素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柳衛民.游戲與課程、教學關系的辨析[J].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272-274.
[2]徐艷.淺談我對幼兒游戲與教學游戲化探索[J].少兒科學周刊,2014(5):93.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