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怎么寫?左邊是“彳”,表示“行走”;十,指代正確方向。往下一雙眼睛,一條直線,表示要看正;最后還加了“一顆心”,即除了“行正、眼正”外,還要“心正”。所以,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便是德。
那么,什么是“師德”?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學校發展以教師為本,教師素質以師德為先。
講到這我想說個小故事:上個月有朋友從深圳來,我和大叔便請客吃飯,大叔是海師的教授。席上,深圳的朋友說他最近在忙著給孩子的老師送禮,為了平衡大家送禮的輕重,家長還專門建了一個群,約定這個節日給老師送什么禮,避免你送得太貴我送的太便宜亂了規矩?講到這,大叔便開始抨擊當今老師收禮的不良風氣,在他眼里,所有的老師都會根據家長是否送禮和送禮的多少來決定對學生的好壞。我聽了特別不高興,立刻反駁他,結果卻是飯桌上的一群人都站在大叔那邊,認為當今師德日下,老師不好好教書,只想著收禮。我爭不過,最后還把自己給急哭了。當時大家都只是把我當成較真的孩子,并不認為他們說的有什么問題,看到我哭鼻子,也就一笑了之了。可我卻一直在糾結,到底是什么讓同為老師的大叔這么否定自己的同行?到底是什么讓整桌的人都聽不進去我的反駁而同意大叔的觀點?到底是什么讓眾人認為教師只會對送禮的學生好對不送禮的學生就差?難道當今師德真的日益漸下了嗎?難道老師在眾人眼里都是這樣一種勢利形象嗎?我陷入了苦惱……
后來我發現社會中關于老師的負面新聞,都無一例外地被放大。導致很多人對教師群體有很大的意見。所以,最終在媒體搖旗吶喊,觀眾的捕風捉影,家長的反對質疑下……才有了飯桌上的這一幕。
剎那間,我突然覺得好累。旁人的不解、學生的反抗、社會的壓力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我真的該繼續做一名老師嗎?那一刻,我的世界灰暗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體育中考,我們班好多孩子都考了滿分,一位鮮少聯系的家長發朋友圈:她說很慶幸自己的孩子在初中遇到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讓她的孩子開心快樂的度過了叛逆期,度過難忘幸福的初中三年。那一刻,那一瞬間,我的世界又明亮了。沒錯,我的世界就是這么容易明亮。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和我一樣能很快擁有一個明亮的世界。為什么?因為我們都是老師,從我們踏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我們就給自己立下了誓言:做一名有師德的老師。
縱然物質利益,道德失衡的問題正在侵蝕著本應高尚的教師隊伍。使教師職業“崇高”、“偉大”的神圣光環在重功利輕人文的遮掩中不再神圣,縱然當今會出現一些師德喪失的教師,但加強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真的已經到了科教興國當務之急的地步了嗎?
不,我不這么認為。我從來不認為教師的師德出現什么問題。因為在我身邊,每一位都是愛崗敬業,為了學生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們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的愛著學校愛著每一位學生。在我身邊,每一位老師都對得起師德二字!
我最敬佩的卓彩花老師,從接手8班的第一天,我感覺她就沒有好日子過,不說學生成績紀律有多差,單說面對卓老師苦口婆心的諄諄教導時仍遭到學生惡意投訴。換做是我,估計早就崩潰欲絕了,但卓老師卻能做到不計前嫌,不抱怨不生氣不放棄每位學生。幾乎每天總能看到卓老師家庭、班級、辦公室三點一線的忙上忙下,幾乎每周都能看到她找學生教育找家長交流。正是因為有這樣站在師德前列的老師,才有了現在紀律成績明顯進步的班級。也正是有無數個像卓老師這樣始終保持著對理想與信念的執著追求的園丁,才培育了祖國一代代鮮艷的花朵。我想說,卓老師,你辛苦了!所以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
親愛的老師們,我們不是農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不是商人,買賣商品,就能收獲金錢;我們不是神仙,下凡歷劫就能飛升上神。我們不是圣人,我們只是個普通人,肉體凡胎,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們只是教師,站在這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誰也無法理解的希望。
親愛的老師們,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許干不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沒有太陽那般熱烈,沒有月亮那般溫柔,沒有白云那般高遠,但我們卻可以在講臺堅守自我,無怨無悔地走完這一生。
所以,當你面對著他人鄙屑時你可以趾高氣昂的反駁,當你面對流言蜚語時你可以大膽還擊,當你面對不公不正時你可以勇敢的質疑。我們不會被師德二字所束縛,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對得起師德二字。
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便是德。在教師這片原野上,我們用心點燃了前行的燈盞,用心照亮了學生的心靈,用心延續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師德師魂的崇高與偉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親愛的老師們,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遵循本性、本心,我們無需懼怕他人質疑我們的師德。選擇了教育,我不后悔,堅守著三尺講臺,我為自己高興。無論什么時候,我都將深愛我的學生,讓我們的愛在三尺講臺上熠熠生輝!讓我們用師德的力量使一切質疑的聲音都閉嘴!
注釋:
①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②陳民生.關于中學師德建設的若干問題探討
作者簡介:
林詩韻(1988.5~),女,漢族,本科,畢業學校:大連大學,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