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培

“伴性遺傳”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的內容,是必修2課本有關遺傳規律知識的核心概念。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遺傳的基本規律以及基因與染色體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本節內容既能鞏固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不僅使學生加深對遺傳物質基礎這一概念的深層理解,又能為學習生物的變異及人類遺傳病等相關知識做好鋪墊。使學生學會對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運用遺傳規律去分析、預測,并設法求證,最后產生科學的結論
本節內容在整本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高中生物遺傳部分的重點,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年的高考題就出現了涉及本節內容的題目。
1案例分析
1.1原題重現
Ⅰ.(12分)雄家蠶的性染色體為ZZ,雌家蠶為ZW。已知幼蠶體色正?;颍═)與油質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結天然綠色蠶基因(G)與白色蠶基因(g)
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T 對t,G對g為顯性。
1.1.1現有一雜交組合:ggZTZT X GGZtW,F1中結天然綠色蠶的雄性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幼蠶體色油質透明且結天然綠色蠶的雄性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雄性蠶產絲多,天然綠色蠶絲銷路好,現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親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請設計一個雜交組合,利用幼蠶體色油質透明區別的特點,從F1中選擇結天然綠色蠶的雄蠶用用生產(用遺傳圖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1.2分析思考
本題考查了學生運用自由組合定律去解釋遺傳雜交現象的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利用伴性遺傳知識去解決飼養業性別決定的實際應用問題,具體涉及基因型分析、概率推導、遺傳圖解繪制等知識檢測。從上面的表格顯示的調查結果看,在失分點上,高一學生在學完遺傳規律以及遺傳物質基礎以后,大部分學生遺傳規律的應用掌握的還算不錯,而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相關知識點,高一學生的失分率是60.14%,高三考生的失分率是37.63%,說明這方面的知識點雖然是考試大綱中明確的重難點,但是一部分學生仍然掌握得不是特別好。那么如何在以后的教學中把握住教學重點,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解題技巧,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2伴性遺傳
2.1伴性遺傳
伴性遺傳又稱性連鎖遺傳,是指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是伴隨性別而傳遞的,因此是與性別有密切聯系的一種遺傳方式。伴性遺傳有兩個特點,一是正反交結果不同,二是后代性狀與性別有關,表現為交叉現象。如課本中提到的紅綠色盲以及抗維生素D佝僂病,在教學中著重帶著學生仔細分析這兩種遺傳病的遺傳特點,為后面解決實際問題作基礎。
2.2學習策略
2.2.1思維策略:自主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伴性遺傳的學習,道爾頓的故事作為開場白,引起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的形象思維。運用記憶策略,回顧基因在染色體上相關知識概念,利用思維的開闊性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推理方式和選擇信息的方式不同,知識點講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比如啟發式提問:這種遺傳方式跟性別有沒有關系,(有),那么控制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呢?這樣的層層提問方式對于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2.2.2精加工策略:找出系譜圖中重要信息。在教會學生分析紅綠色盲特征之前,課本的34頁下面給出資料分析: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癥,給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如,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區別,仔細觀察遺傳圖譜,自己先嘗試著分析判斷,在草稿紙上畫一畫,從給出的遺傳圖譜中找出重要的信息。
2.2.3合作學習策略:分小組分析遺傳規律。高考題的遺傳部分考查的不僅是相關規律的應用,還有遺傳圖解的寫法以及必要的文字敘述,所以課堂上應給出適當的時間訓練學生寫出正確遺傳圖解格式的能力。在分析紅綠色盲遺傳特點時,可結合課本上給出的填空題,寫出不同雙親組合的遺傳圖解。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每人都能陳述自己觀點,同時也吸收他人觀點,相互合作,相互影響,對某一問題作出正確結論,共同完成課本上的遺傳圖解,再請小組派代表把結果寫到黑板上,根據寫出的每一個遺傳圖解,請學生思考分析出圖解中蘊含的遺傳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借鑒學習技巧,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寫出6種婚配方式:(注意學生遺傳圖解格式的準確性嚴謹性)
根據學生寫出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遺傳規律:
紅綠色盲的遺傳特點: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一般地說,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外孫,在遺傳學上稱為交叉遺傳;③母病,則其父其子必病。
3性別決定(ZW型)及其生產應用的學習策略
3.1主動參與學習策略:進行討論
在學生具體、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的思考,才能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過自我抽象概括過程,才能形成明確的判斷,揭示規律。因此,在掌握了伴性遺傳的一般特點以后,再創設情境,提供事實,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確的判斷。
例如:如何在生產中根據羽毛的性狀表現分辨出雌性和雄性的幼雞?
3.2邏輯性思維策略:分析、解決問題
在認真研究、分析、學習完紅綠色盲以及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以后,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營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例如:首先把蘆花雞和非蘆花雞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5種情況補充完整。
接著分析:在數量足夠大的雞群中,若只考慮雞的蘆花和非蘆花這一對相對性狀,蘆花雞的雌雄個體和非蘆花雞的雌雄個體隨機相互交配,交配方式共有6種,即:a:ZBZB×ZBW;b:ZBZB×ZbW;c:ZBZb×ZBW;d:ZBZb×ZbW;e:ZbZb×ZBW;f:ZbZb×ZbW。學生通過推理分析,不難得出:e:ZbZb×ZBW這種組合方式將性別與性狀表現特征聯系起來,可以從子代雛雞中根據羽毛的顏色一下子判斷出其性別。(請學生寫出具體遺傳圖解)
3.3元認知策略:拓展訓練
由認知上升到元認知階段既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再認,也是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訓練解題技巧的培養,可以通過選取代表性的習題訓練作進一步的鞏固。
3.3.1設有兩個無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產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產的雌羊全是無角的,試寫出親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釋。
3.3.2一個性反轉的蘆花(B顯性基因)“公雞”,與性反轉的非蘆花(b隱性基因)母雞交配,其后代雌雞和雄雞羽毛花紋?雌雄比例如何?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9.必修2《遺傳與進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4-38(書).
[2]王亞馥,戴灼華主編.遺傳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祁彥凱.中國期刊網.《淺談性別決定方式及應用》,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