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正對我國各行各業產生著巨大影響,并進一步影響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會計”時代的到來,給財務人員帶來了機遇,也讓財務人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財務人員該如何利用機遇提升自己、如何面對危機并順利轉型,筆者從“互聯網+會計”時代介紹入手,進而分析了“互聯網+會計”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后提出了財務人員轉型的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人員轉型;財務共享
一、“互聯網+會計”時代洶涌而來
2015我國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的經濟方針,標志著我國通往“互聯網+”時代的大門的全面開啟,互聯網時代已經毫不遲疑的來到我們身邊。“互聯網+”是各行各業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發展的大背景下,與市場、用戶、產品、技術、企業價值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深度融合、重組和創新的過程[1]。由此可見,“互聯網+”勢必牽動我國的生產、生活、商業等各行各業,會計服務的互聯網化也是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會計行業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進入“互聯網+會計”時代。
在“互聯網+會計”時代,互聯網是本質,會計服務是內容,會計服務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構成會計服務新的生態系統。在“互聯網+會計”時代,古老而厚重的會計行業插上現代感十足且充滿活力的“互聯網+”的翅膀,一副美妙的會計行業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期待人們在廣闊的藍圖擁抱夢想、實現抱負。
二、“互聯網+會計”時代下,財務人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財務經歷過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復式記賬法,第二次是會計電算化,通過引入計算機極大的降低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第三次是“互聯網+會計”,通過把互聯網引入財務工作,從而實現財務工作跨時空、跨地域的處理。目前,我們正處在第三次財務革命進程中。
(一)“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職能發生巨大變化
傳統會計人員更多的進行會計信息處理,而在“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人員借助于互聯網的大數據,除了基本的會計信息處理,會計信息分析和信息決策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強,從傳統的“事后算賬”逐步向“事前評估、事中控制”模式轉變;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支撐下的會計處理更加自動化與智能化,正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這些變化都有效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從成本節約變為創造價值,能更好的為企業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互聯網+會計”時代,財務共享模式遍地開花
共享服務是通過對集團內部各業務單元有關管理和業務進行分析和評估,分離出屬于日常的、共性的、重復性的、可標準化的事務性活動,依托信息技術,由集團內部專門機構,即共享服務中心,進行統一、標準、快速的服務處理,實現集團相關部門職能轉變,促進集團內部業務流程的簡化、優化及成本的降低,提高公司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鑒于財務流程標準化程度高、業務重復率高和周期性強等特點,財務領域成為共享服務最常應用的領域。在《財務共享服務行業調查報告》中,中國企業73.53%的企業將財務/會計作為實施共享服務管理模式的業務起點[2]。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分布在共享財務、戰略財務和經營財務三個不同的部分中,分別作為基本信息提報者、戰略支持者和業務合作伙伴,三個部分的財務人員既相對獨立又通力合作,把企業財務打造成一個立體、全方位的信息系統,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信息處理上,各部分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大數據對企業各個經營環節進行合理預測、分析和報告,并通過預算控制為公司發展保駕護航[3]。
(三)“互聯網+會計”時代,管理會計人才成為新寵
2014年11月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被會計行業業內稱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為管理會計的發展規劃了發展藍圖和方向。這份綱領性文件釋放了一個信號:在“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也要轉型、改革,推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旨在通過打造會計行業“升級版”的核心來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服務能力。“互聯網+會計”時代中,廣大財務人員可以借助企業提供的高水平的信息化手段、迅捷的財務數據分析平臺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創造價值,為企業提供相關的發展決策參考,互聯網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提供了無限可能。
(四)“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核算手段日新月異
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會計信息處理更實時、動態、集中,會計核算較以往更為規范、高效和便捷,信息技術為會計工作的提質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融合的輔助下,緊跟時代發展的各單位會選擇構建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分析與預測、財務戰略規劃、資本市場運作、全面預算管理等,以期將會計核算向價值管理轉型。面對新變化,廣大財務人員應該思考如何適應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技術新挑戰,如何在工作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手段來更高效的履行財務分析、決策等新職能。
三、“互聯網+會計”時代下,財務人員如何轉型
人才需要有寬度、高度和深度,才能有力度去應對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正如武學最高境界“他強由他強,清風拂云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一樣,從容不迫的去應對。“互聯網+會計”時代,財務人員一方面應該主動分析、積極適應,順應形勢轉變自身職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爭取獲得搶先利用和主動進步的機會;另一方面應該積極思考和探索如何讓“互聯網+”在企業財務領域落地、生根、開花和結果。
面對“互聯網+會計”時代的機遇和挑戰,財務人員應:
(一)樹立長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做好轉型準備。身處變革的財務人員,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多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最終目標是能透徹如唐僧“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來,前往西天求取真經”般有目標明確、清晰定位。
(二)積極適應互聯網帶來的新挑戰,學習和掌握互聯網應用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熟練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各種財務信息軟件,更高效的履行分析、決策、輔助管理等新智能。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互聯網時代,遠程培訓、在線咨詢等方式給我們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能性,通過長期堅持學習,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逐漸具備全新的戰略視野,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國際化人才。互聯網時代下,很多企業在嘗試或者已經成功開展了財務共享業務,財務人員應該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流程化系統化的共享模式下不淪為流水線上的一個螺絲釘。
(四)摒棄傳統觀念,對內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和合作,對外整合經銷商、供應商、外部銀行、稅務機關等機構的信息,并與之緊密合作。脫離業務的財務是沒有生命力的,財務人員必須主動與業務融合,將財務管理工作嵌入、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使財務部門不再游離在業務部門之外,而變成業務伙伴,共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財務人員應該考一些證書,比如注冊會計師、CMA、ACCA等。職業證書這些資質,其實是一塊一塊的磚,更重要的是通過考證而培養能力的過程,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競爭力。
互聯網+時代就在眼前,這個時代中的財務人員已不是越老越吃香,互聯網時代中,知識傳播海量化,信息傳遞扁平化,這就要求廣大財務人員將學習作為終身事業來做。這個世界上本沒有天才,人與人差異的形成,在于能否把握機會、是否足夠努力,把握可以把握的機會,做好當下應該做好的事情,轉型之路并不遙遠,轉型之路就在腳下。
參考文獻:
[1]秦榮生.“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 (12):20-24.
[2]韓麗萍,李敏.淺談中國石化財務共享服務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 (1):13-15.
[3]李桂榮,劉卓然.財務共享、財務職能轉型與財務人員角色轉變[J].會計之友(理論研究),2017(10):21-23.
[4]劉安天.適應新常態融合促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中國會計報》2015-07-24.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