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體育網絡教研活動中的運用
圖2 微信群中教研活動探討交流
網絡學習工具對比(見表1)。
微信的區域性網絡教研平臺能使教師隨時隨地參加網絡教研,吸取有益經驗,共享網絡資源,使網絡教研活動更有特色。
(一)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研活動前期準備(見圖1)
圖1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研活動前期準備
(二)微信群中教研活動探討交流(見圖2)
(三)微信公眾平臺中教研活動的資源推送(見圖3)
圖3 微信公眾平臺中教研活動的資源推送
利用微信進行體育網絡教研,是通過點擊公眾平臺中的課堂鏈接進行觀看,并在教研員的帶領下通過自評、互評的形式,幫助教師反思課堂,在評價與總結中提升。執教者可以反復觀看視頻,發現課堂與之設計的出入,結合教師的點評,彌補自己的不足。
(一)某一節課的片段展示
以一節六年級《少年拳——第一套1-4動作》的剪輯視頻片段和課的教案發布在微信公眾平臺為例。
1.教研員通過平臺發布體育網絡教研活動通知,告知教師及時觀看公眾平臺上的武術課,并要求已觀看的教師向平臺發送已看消息,方便統計參與體育教研活動的教師人數。
2.教研員安排組長在微信群中主持體育教研活動,分別從教案的書寫規范程度、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難點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選用等方面進行討論,參與教師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1:胡老師的教案書寫規范,但是教學目標不夠細化,技能目標指出了“85%的學生能夠向同伴展示少年拳1-4動作”,但對于剩下的15%的學生應該做到怎樣的程度沒有交待清楚。
表1 網絡學習工具對比
教師2:情感目標設定得過于簡單、籠統。建議改為:通過武術和趣味接力賽,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主動參與并樹立自信心。
教師3:教學方法較新穎,用墊子作為量腳步的參照物,這個可以解決步子拉不開的問題。
教師4:蹬踢的重點是力達腳跟,腳尖上鉤,墊子豎起來用腳跟去蹬踢墊子,解決重點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教師5:這是微視頻,不是完整的一節課,學生的練習密度不好計算。
教師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后,教研組長總結本次體育網絡教研活動。
3.關注平臺的教師都可收到本次教研活動總結,也可將寶貴的意見反饋給微信平臺,教研員整理并分析反饋建議,為下次更好地進行體育網絡教研活動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同課異構展示
同課異構的體育網絡教研活動回顧(以《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為例):
主持:五位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教學方法別具一格,為大家展現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堂,同時也彰顯了教師的教學個性差異。
教師1:洪老師在教學中將游戲貫穿課堂始終,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由此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教學效果不錯。
教師2:王老師的教學設計新穎,課一開始就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的語言準確精煉、通俗易懂,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充分體現了其較強的教學能力。
教師3:陶老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以動感的音樂帶動學生走進課堂,使得學生積極歡快地同她一起來學習本課內容。在課中,學生看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考,教學效果較好。
教師4:徐老師通過球星姚明引入主題,聲音洪亮、語言幽默,深得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注重了小組合作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強,最后將本節所學的知識點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興趣。
教師5:衛老師的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及時給予評價,能夠較好地帶動學生由淺入深地去探究學習,并充分利用教具輔助教學。整節課教學方法多樣化,充分體現了衛老師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
微信群中教師們各抒己見,最后教研員也做了點評和總結。
——胡丹(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錦江小學,3 1 8 0 2 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