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軍鄧競馬達許海波
(1.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校,101300;2.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101300;3.北京大學附屬中學,100190;4.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第二小學,101300)
小學低年級輕物擲準游戲教學方法
賈利軍1鄧競2馬達3許海波4
(1.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校,101300;2.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101300;3.北京大學附屬中學,100190;4.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第二小學,101300)
輕物擲準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肩上屈肘、自然揮臂的投擲方法,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和投擲能力。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善于模仿的特點,在單元教學時,以“雪嶺熊風”為主線,創設“熊大”“熊二”森林生活實踐的情景模擬游戲,在不同課次,引導學生分層遞進地在游戲中學習投準技能,逐步掌握投準的方法,并在游戲活動中對投準技能進行變換和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玩中掌握技能、樂中鍛煉身體、悟中完善技能。
專項練習時,設置“熊大”“熊二”裝修房子、釘釘子的情景游戲,學生徒手模仿釘釘子的游戲。首先,基于學生生活經驗,由學生自主徒手模仿,繼而對借助用力方法、順序的講解,強調肩上屈肘、肘關節向前的投擲要領;之后,鼓勵學生思考,怎么在自己頭頂上方釘好堅硬墻上的釘子,從而突出肘過肩(高處)、手過背(增大用力半徑)的用力方法,在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投準的重難點動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創設“裝修房子”情景,想到光頭強發動車子準備伐木的情景,利用“一托、二瞄、三出手”的方法,學習小炮手“投彈”,準備攻打光頭強。
首先,組織學生演練裝彈:兩腳前后開立,自然站好,持球手用拇指、中指和無名指握住球,小指彎曲頂在“炮彈”(沙包)的下面,掌心不著球;接著,組織學生搭好“炮臺”,即投擲臂肩上屈肘,肘高于肩、向前,手過肩背,異側手托肘,保持穩定,并初步嘗試固定炮臺后的“投彈”(揮臂)動作;然后,對投擲目標進行定位、瞄準:投擲臂做好“裝彈”后的炮臺,異側臂自然前伸,指向擊打目標,進行定位;動作定型之后,練習投彈:后腳用力蹬地,重心前移,向前自然揮臂,將球投向目標。從而完成投準的技術教學。
學生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設計練習游戲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學生的投擲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教學中,組織學生練習“分區攻擊”的游戲,即:在投擲線后設置近戰、目標、遠戰三個區域,學生按照能力從強到弱成三排站立,統一填裝炮彈,做好準備;游戲開始后,能力強的學生首先發炮,擊打遠戰區,然后快速下蹲,后兩排依次發炮攻擊自己的戰區,爭取在光頭強砍伐樹木之前,將其趕回“老家”。在游戲中,對肩上屈肘、肘向前、自然揮臂等要點動作進行鞏固和糾正,強化完善學生的投擲技術,為擊打目標做好準備。
隨著投擲技術的學習和掌握,順勢推進教學,組織學生利用學習的投擲技術,進行投準的練習。創設“光頭強馬上進入森林”的情景,組織學生們開始進攻,將光頭強打回“老家”。即,在各個戰區,錯落有序地擺放好貼有光頭強圖像的展板,學生根據自己站位情況、目標情況,進行精準擊打練習。每人兩發炮彈,擊中一次得一分。打退光頭強第一次進攻后,統一聽指揮整理戰場,準備第二次攻擊,得分多的學生授予“戰斗英雄”稱號。從而借助游戲,將投擲技術進行遷移,發展學生的協調用力、力量判斷、控制能力,提升學生精確擊打移動目標的能力。
投準技術掌握之后,可以在擊打固定目標的基礎上,提升教學難度,鼓勵學生嘗試、體驗擊打移動目標的練習,提升學生對移動目標運動軌跡的判斷能力及準確投擲的能力。創設“光頭強邊移動邊撤退,我們該怎么攻擊”的情景,組織學生練習擊打移動目標。即:每個戰區派出4~5名學生躲在展板后移動“光頭強”,投準學生根據“光頭強”的移動,進行投準練習;打完三枚炮彈后,整理戰場,交換位置,輪換進行擊打移動目標的練習。
投準教學不僅涵蓋根據目標遠近、是否移動采用的不同投擲技術,還包括向高處投擲、下手投準的技術,因此,可以借助持輕物投準單元的學習,拓展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體驗、嘗試。即創設打跑光頭強獲得勝利、收集食物、進行慶功等不同的情景,進行打落高處的“水果”(如,蘋果、梨等)或將撿到的水果投入柔軟的編織筐中的游戲。打落高處的水果游戲方法為:借助跳高架拉一條4~5m的線,線上捆扎上不同的水果,學生分別站在距離“果樹”3~4m的位置。游戲開始后,學生利用投準的動作向上投沙包,將水果打下。每打中一個水果得一分,得分多的學生為“采摘標兵”;收集水果游戲:學生在半徑為2m圓形線上站立,圓心處擺放一個“收集筐”。游戲開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和能力,自主選擇投擲方法,可以用已學的投擲方法,也可以利用下手上拋的投擲方法,將水果投入筐中。投入多的學生為“采集模范”。以此,將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投準體驗,完善技術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根據上下肢均衡發展的教學原則,教學設計時,可以通過游戲搭配,引導學生在輔教材游戲中鞏固、嘗試不同的投擲動作,拓展投擲的實用技術的同時,全面發展學生體能。
壘球賽:在邊長10~15m的正方形場地上,設置一角為本壘,兩個鄰角為1分壘,對角為2分壘,將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攻擊隊和防守隊。游戲開始后,第一進攻隊員在本壘向場內投球,球出手后迅速跑向任意得分壘,如果安全上壘則取得相應分數,換下一名攻擊隊員進攻;如果在跑壘中被防守隊員直接將球接住或被擊中(未直接接到可以傳球擊中),則淘汰出局,不得分。攻方隊員全部淘汰,交換攻防。得分多的隊伍獲勝。這樣的游戲,既可以在角色輪換中先后發展投擲技術和下肢力量,又可以進行實戰運用和檢驗技術,同時促進學生思維、合作等素養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