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提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企業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會出現新的要求。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了一次針對性問卷調查,通過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與研究,最終提出改善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質量工程工商企業管理特色專業(編號:2016tszy011)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1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企業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人才也有了新的需求和新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充分了解市場需求,進一步明確該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師資隊伍、社會實踐方向、人才培養目標、辦學方向等方面的新要求,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于2016年下半年面向安徽省周邊的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合資企業等相關企業,就“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問卷調查情況
(一)調查范圍和企業情況。本次調查涉及安徽省淮南市為主的100家相關企業,回收90家,回收率為90%,有效問卷為85份,有效率為94.4%。用人單位性質和屬性見圖1,用人單位人員規模見圖2。其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私營企業,占62%,其次為合資企業,占16%。這一結果與安徽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基本一致。圖中得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最主要在50~500人的中小型企業。(圖1、圖2)
(二)調查問卷結果。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在本地區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潛力,各企業、各單位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類型、層次以及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1、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業崗位。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基層和中層管理崗位。
2、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企業管理方面,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決策、計劃、組織等管理工作;物流管理方面,在物流企業、港口、海關、貨運公司、商貿企業從事儲存、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等工作;財務管理方面,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咨詢服務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在企事業單位各種機構從事招聘、培訓、薪酬設計、績效考核等管理工作。
3、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業要求。知識要求:在掌握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掌握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物流、人力資源、財務、生產運作、信息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業務經營管理知識;能力要求:應具備決策能力、計劃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適應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創新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企業尤其看重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技能要求:具有較強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人際交流能力、計算機辦公設備的使用能力、職業素質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此外,企業還要求從業人員應具有該專業的行業資格證書。
二、目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能力體現不足。通過調查表明,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學生之所以不能勝任崗位符合企業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職業能力較弱,而高職院校對職業能力的認識仍有不足。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目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品德教育全校公共課;高等數學、英語等應用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基礎會計等學科基礎課;企業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專業課程。從課程設置總體上來看,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現設置了40多門課程,總課時則達2,600以上,但在其他國家中本專業開設近30門課程,課時總量近2,000。從課程結構上來看,公共課和應用基礎課兩部分的課時與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兩部分的課時在設置量方面基本相同,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本專業的課程以及實踐擴展。
(三)實踐場所和實訓設備欠缺。“自古圣賢之言學也,咸以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實踐與實訓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然而,各高職院校可提供給學生的實踐場所和實訓設備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實踐能力無法保證,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改善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與方法
(一)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型企業是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那么如何滿足中小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呢?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一批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的的教育,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想要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勝出,這就取決于他們獨有的職業能力。那么,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自身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是指人們在承擔各種工作時的多種能力的綜合。這些能力主要分為三種: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職業綜合能力。
1、一般職業能力。一般職業能力即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有的能力,主要是指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感、手眼協調能力、手的靈巧度、顏色分辨能力等。除此之外,各企業對人才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受挫能力也很重視。近幾年,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走進社會后,出現很多不良現象:進入新單位角色轉換慢、擇業時過分看重薪酬、隨意離職、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畢業生沒有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要求在校期間教師在“教書”的同時,更要重視“育人”。工商企業管理畢業生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迎接挑戰。
2、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即是所學專業相關的能勝任工作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企業招聘時這一能力的高低對錄用與否具有較大的影響。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基本原則,一名合格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應該熟悉并掌握該專業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3、職業綜合能力。即關鍵能力,最主要是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是信息收集、計劃、決策、實施、反饋的一個動態過程。該方法是將學生所會、所學、所思、所用的所有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結合。
(二)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通常分為三個模塊。模塊一: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應用文寫作、英語、計算機、體育等,其培養目的是使學生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模塊二: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經濟法概論、統計學、商務禮儀、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等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和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打好基礎;模塊三:專業課程,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作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等。其培養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滿足用人單位的最基本要求。
根據調查表明,企業對應用文寫作、計算機操作、英語、經濟法、商務禮儀、基礎會計等基礎能力的要求日漸增高,因此學校在開設相關課程時多訓練學生這方面的技能。此外,在專業技能方面,學校還應在所開設的專業課中融入一個對應專項技能的培養,即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生產管理能力、營銷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技能的培養。與此同時,注意在課程課時的設置上適當減少純理論教學,注重職業能力和管理技能方面的訓練,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
(三)加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磨礪,素質需要在實踐中提升。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基礎》中指出“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理論為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強調了理論要結合實踐的原則。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想要在眾多本科、研究生等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更是要依靠超凡的實踐能力。一方面推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如創業訓練、工商模擬市場實訓、ERP沙盤模擬等基地;另一方面推進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積極聯合工廠企業為學生創造實訓和實習場所,促進和加強“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在此要求下高職院校采用“2+1”或“2.5+0.5”人才培養模塊勢在必行。學生通過實訓與實習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以有效地提升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要順應市場變化,促使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滿足的企業要求,各高職院校就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入手,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各種技能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經強.論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以北方工業大學為例[J].學理論,2016.3.
[2]周贛琛.基于網絡的高職頂崗實習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3]胡兵,喬晶.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2.1.
[4]章素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5]張瞳光.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J].經濟研究導刊,2010.30.
[6]趙向紅.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06.5.
[7]丁承學.從職業能力視角探析高職院校《商務談判》教學新模式[J].市場論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