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萍
【摘 要】“慕課”模式為傳統教育領域帶來了全新的理念,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更是首當其沖。本文介紹“慕課”的概念及特點,指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師生兩方面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培養自學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學計算基礎課程的教與學。
【關鍵詞】“慕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慕課以一種新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出現在網絡平臺中,傳統的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慕課越來越多被人們接受,給人們在接受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時,高等學校和高校師生紛紛受到劇烈的沖擊。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更是首當其沖,許多高校紛紛加入慕課建設的大軍中。
1 “慕課”的概念及特點
“慕課”(MOOC),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
根據MOOC本身字面上的理解,其自身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規模宏大。“慕課”憑借網絡平臺,因而其在線學習人數達到上萬甚至十萬的巨大規模,遠遠超過傳統課堂的人數。二是網絡化。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一流大學的一流課程,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絡聯接即可。三是開放。課程是開放共享的,沒有年齡、身份、學歷等諸多門檻。有學習訴求的學習者都能享受這種優質在線教育資源,“慕課”在現代社會實現了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
“慕課”使教師的授課地點和授課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課堂和傳統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已不像往常重要;制作并使用“講課視頻”成了教師的必修課,也是“慕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在制作“講課視頻”時,要把握授課要點、難點及視頻的時間,在學生提前自主聽取授課內容,留有充足的課堂時間用于討論和答疑。因而,“慕課”雖然使學生的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發生了改變,但學習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老師和學生的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更重了,要求變得更高了。
2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主要存在下面一些問題:
2.1 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部分同學可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部分學生接觸過計算機比較少,對計算機缺乏系統的認識,計算機方面的基礎比較差,這就要求我們高校設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具體情況而英才施教,但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這是很難實現的。
2.2 授課課時量偏少
大部分高校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未予以充分的重視,該課程設置的課時偏少,只有52至64學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不但要講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演示,而且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上機實踐,但是每周課時只有4學時(即2節課),顯然要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難度很大。
2.3 任課教師工作激情不高
在大學的教學中,大家往往重視專業課、專業課教師而輕視基礎課、基礎課教師。計算機應用基礎任課及其教師自然而然地人們忽視,處于邊緣化的尷尬地位。事實上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重要,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曾有人說“在21世紀,如果你不懂計算機和英語,那你就是新世紀的文盲”,由此可見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入門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大學計算機基礎及其教師不被重視,課程被隨意削減,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相對與其他專業課教師相言,課程內容單一,外出培訓和學習、提高的機會較少,在該領域取得科研成果和技術突破的難度比較大,在進行職稱評定時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從而導致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進行合理改革,實現社會的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教師飽滿的工作熱情,力爭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應對措施
“慕課”在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應用不廣泛,既有學生方面的原因又有教師方面的原因,應從師生兩方面共同努力。
3.1 學生方面
首先學生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接受知識的方式改變了,思想觀念相應的也要改變,不能一味的被動等待老師來“喂食”,而是要積極主動的“進食”,吸取科學養分,獲取新的知識。
其次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只是起引導性的作用,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學生的自身素質,因此要加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 “慕課”學習平臺,充分利用“云服務”平臺在實現資源聚類、共享、升級和推送中的重要作用。
3.2 老師方面
首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教育教學理念應從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時,應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和互動討論環節,并制定科學的學生學習評價標準和方式,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樹立個性化學習理念,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特點。要達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及時、充分的支持與反饋,根據課程目標進行協調配合,共同提高“慕課”課程質量的目標,應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準確分析學生的學習進程于學習效果,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其次轉換教師角色。“慕課”背景下,真正的學習和知識創新則要在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碰撞中產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他們只是在課程的開始階段提供基本的框架性內容,成為課程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為創造這種互動和團隊學習的平臺和氛圍提供支持和幫助。“慕課”背景下,教師的主要任務也隨著角色的轉變而發生轉變,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學習、促進、支持、甚至參與學生學習,并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為此,教師必須開展新的教育理念學習,研究開發新的教學模式,研究教師動態角色的重要性,掌握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式,慕課課程開發和實施技巧,掌握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法,探索提高在線學習效果評估的方法。并且在課程互動與答疑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交流創新課程內容,正確引導課程進程。
再次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慕課”的教學模式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因此必須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一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提高教師使用信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二是為了實現單一的學習方式向師生合作共同創新的學習方式轉變,需要提高教師拓寬“慕課”教學形式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三是在分析學生及其學習環境,評估學生的學習進程與學校效果、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潛在的問題、促進學習的優化與提高,需要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分析的能力。
4 結束語
慕課(MOOC)時代下,高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慕課”給傳播知識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慕課不是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反而是教師的任務更重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教師需要做到的是主動適應時代的變革,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更新教育觀念,加快角色轉換,學生要用大力配合,共同適應“慕課”教學模式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江波,王奕俊.“慕課”透視及應對[J].中國高等教育,2014(7).
[2]鐘琦,武志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
[3]孫淑霞.地方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4.
[4]李麗萍.“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新視角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33:252-253.
[5]葉煜.慕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思考[J].計算機時代,2015,9:54-58.
[責任編輯: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