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不斷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吸收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規避傳統教學模式中不足的地方。將現代化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去,不斷豐富教學實踐,創新教學手段,加強與國外教師的交流與互動,提升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的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豐富“互動式”教學模式,將它納入教學的日常安排中,針對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加以解決。本文將從學生實際出發,深入分析與探討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教學特點;互動;問題;探索;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特點
1.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出發,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具體的說,學生個體差異大,接受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性較差,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即便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普遍具有這些特點。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數學作為基本學科,在小學教育中發揮著不言而喻的作用,數學學科邏輯性較強,很多知識理論學生理解比較困難,綜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難度加大,教師要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目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中的應用,有效的解決上述教學問題,與學生特點相符合,教學效果明顯。
2.激發教師自我探索精神,提高教學效率,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方式,在營造積極的、寬松的課堂氛圍時,也能夠很好地帶動教師自我情緒,從而更加深入地投入課堂,有效地對課堂進行全方位把控,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索精神的培養,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長此以往,對于教師的個人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所接受的不僅是課本上的內容,學習的更是教師的精神狀態與做人、做事的人生態度,以人為師,更多的是在課堂上展現,互動式教學有助于激發教師教學熱情,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互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互動教學模式沒有體系化和系統化,很多教師在嘗試這種互動教學模式的數學教學方法。但是,大部分互動模式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更沒有常態化。很多數學教學互動模式只是單純的停留在“上課提問”這一個階段,沒有進行更深入細致的摸索。所以,互動教學模式只是停留在一個很淺顯的階段,要實現體系化與系統化,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任重道遠。
2.教師對教學互動模式的重視不夠,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數學教師缺乏“互動模式”的意識,仍然一味地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缺乏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教學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化擴展。教師對教學互動模式的重視不夠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以及合作意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教學模式中的優化策略
1.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引導學生發言,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加強互動,而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引入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的科學切入。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專題中,通常會要求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與平行四邊形相關的實例,但如果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自然就會失去其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剪紙、繪畫等方式,要求學生歸納平行四邊形的基本內涵、特點,從而使學生對四邊形深入認識。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發言,激發學生的發言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2.加強課下的互動式學習,鞏固課堂學習成果,互動式教學模式貫穿于課前、課后,貫穿于課上、課下,通過實際的教學模式延伸,從而有助于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帶到課下,加強對知識點的總結與反思,以此形成學習上的良好循環,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可以通過課下學習小組的劃分,通過小組互講、互評等方式,第二天進行匯報交流,使學生對知識點不斷重復記憶,不斷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未曾注意到的遺漏點。因此,教師在學生的互動式學習中起到的是引導、組織和監督作用,課上學習僅僅是四十五分鐘,更多的學習效果提升需要教師在課下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3.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教學等各種各樣的手段,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避免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數學的基本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探討。最后,濃厚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學習初中的數學知識。
4.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課堂心理氣氛是師生心理活動中占優勢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況,主要指注意狀態與靈感狀態等。良好的課堂心理狀態可以讓學生的心理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中,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與動機,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間接地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的進行反問和思考,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在我們的教學中充分了解小學生特點,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學中創新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素養的合格學生。
參考文獻:
[1]劉云.淺談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
[2]畢曉娟,林仁勇.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4(06).
[3]鐘素梅.對小學數學課堂互動式教學的幾點認識[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5(2).
作者簡介:
賴海云(1965.12—),性別:男;籍貫:廣東省惠州市;學歷:專科,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有職稱:小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年級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