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摘要:筆記策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初中生有記筆記的基礎,但是普遍缺乏適合語文學科的記筆記策略。這不僅和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關,同時也與教師缺乏指導有著直接關系。良好的記語文筆記習慣不僅利于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也利于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本文從記筆記前的準備、語文課堂筆記、課后筆記整理這三個角度為切入點提出教師輔助初中生記語文筆記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筆記 教師指導 策略
葉圣陶先生在發言稿《學習不光為了高考》中提道:“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慣。”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學校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即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習慣。語文課堂筆記的定義是:“語文課堂筆記是學生在上語文課的過程中,經過教師的引導,發現、分析、解決語文課上呈現問題的思維過程。”[2]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語文筆記不僅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更需要教師輔助學生養成適合學生自己的記筆記習慣。
一、教師指導學生做好記筆記前的準備工作
(一)建立記語文筆記的載體
語文筆記本。新課標要求初中生掌握的知識,如語音知識、漢字知識、詞句知識、修辭知識、文體知識、文學常識等陳述性的知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記在語文筆記本中,能夠喚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回憶。
語文課本。初中生語文課堂中的程序性知識,包括如何通過文字本身體會作者的情感,鑒賞、學習分析、評價文本的方法等。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好書本中的空白位置,方便學生復習。語文教師要靈活的結合學情引導學生選擇記筆記的載體。
(二)構建個性化筆記符號系統,提高課堂筆記效率
記筆記的效率直接關系到課堂筆記記錄的質量。提高記錄效率,比較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構建個性化的筆記符號系統。如用“……”或者用“——”號表示相同內容的省略。教師指導學生準備紅和黑兩種顏色的筆,方便學生通過顏色突出重點,區分不同的筆記內容。劃線、圈點、用特殊符號是學生常用的筆記方法,但學生沒有建立起符號之間的聯系,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建立個性化的符號系統,提高課堂記筆記效率。
(三)教師指導學生做好記筆記之前的預習工作
通過課前預習,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在課堂中“聽”與“記”的矛盾。語文課堂筆記的課前預習的內容:一是閱讀全文、整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二是嘗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三是提出個人疑問。
二、教師以身示范,培養初中生記語文筆記的自主性
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通過欣賞學生、關愛學生,讓記語文課堂筆記成為學生的主體需求。
筆記策略的習得應該是一個由模仿到獨創的過程,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以身示范記筆記策略的同時要與時俱進的學習科學的記筆記方法。線性方法和矩陣技術這兩種記筆記方式的效率高于傳統筆記技術。語文課堂不僅局限于傳統的圈點、劃線和寫旁批,讓學生明確摘錄式筆記、批注式筆記、綱要式筆記方法是什么,如何用。再比如康奈爾筆記法,教師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要交給學生怎樣運用。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筆記策略運用的“樣例”適時地進行筆記指導和學法指導。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給學生以啟發。開展有關課堂筆記的競賽活動和展示學生的優秀筆記也是養成學生筆記習慣的有效方式。
初中生掌握了記筆記策略的要點后,教師的指導重點就轉移到引導學生找到同自身的學習特點相適應的記筆記策略上來。教師教會初中生通過自我評價、檢查等方式調節筆記策略,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課堂筆記策略,實現筆記策略的遷移運用,真正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
三、教師做課堂上記筆記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積極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學會自主的記錄課堂筆記。
(一)建立適合學生記筆記的良好課堂環境
教師的要求要明確、提示要清晰。教師指導學生記課堂筆記時要求要明確,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一些鼓勵性的提示性語言。還可對課堂筆記的內容,比如歸納總結、板書、重難點、補充內容、師生對話信息、生本對話信息等都要提示清楚,方便學生做筆記。
講課速度是影響筆記效果的直接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用口頭方式復述的方式幫助學生記錄課堂筆記。復述式記錄課堂筆記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記錄情況和理解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學生記課堂筆記的自主性,檢測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幫助沒能完整記錄課堂筆記的同學及時修正。
(二)教師及時對學生筆記做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記語文課堂筆記的能力。教師可從學生課堂筆記的內容形式書寫情況、記錄行為等多方面去評價。教師評價要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進而更主動地投入學習。具體而言,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因人而異,因情況而變化的。評價語言要準確、親切且飽含激勵、生動而富于變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堅持發展性原則,評價內容要盡量多樣化,有所創新。在評價方式上,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個體自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
四、指導學生課外整理筆記
課外整理筆記對學生而言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教師要做好指導學生整理課外筆記的工作。
(一)教會學生及時查漏補缺
教師要求學生課后閱讀筆記,既能起到復習的作用,又能檢查筆記中的錯誤和遺漏。劃出著重號、適當留白、寫上幾個提示的字或符號這三種方式也可便于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筆記。
(二)教會學生經常總結整理筆記
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如果課堂筆記只停留在記錄信息,不對信息進行加工,對學習的幫助并無多大用處。學生只有對課堂筆記進行精細加工,形成自己的認識課堂筆記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要對課堂筆記及時整理和補充。教師在完成一個較為獨立的教學階段后,要帶著學生查看課堂筆記,帶學生回憶記錄情境,回顧當時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階段性的復習、反思和自我評價。
(三)實現筆記資源共享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班級群,學生把自己整理好的課堂筆記上傳至群共享,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實現語文課堂筆記資源共享。
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課堂筆記策略,利于學生提高記語文課堂筆記能力的同時學也是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言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齊會玲.初中生語文課堂筆記研究——以海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例[D].海南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