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容
摘要:新課程改革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新機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學策略一定能激發自身的活力,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成長。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策略
對每一位長期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的一線教師來講,對于如何優化物理教學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個人認為,只要對物理教學有益,都是好的策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課程改革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新機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學策略一定能激發自身的活力,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成長。
一、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物理學習中少不了對各種物理模型的研究,學生勤于思考,不斷的分析和歸納,其綜合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具體的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出適當的物理模型,讓學生相互討論,總結規律,得出結論。或者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用關鍵性的話語激起學生對關鍵問題的思考。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要學習相結合,研究性教學才能發揮其作用。它將引導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加深學生對物理的見解,提高其學習物理的綜合能力。
二、將初中物理教學與日常生活實際密切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將物理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日常生活展開,就能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大多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系;將氣壓和沸點關系的知識與高壓鍋使用、調節相聯系;將浮力知識與游泳訓練要點相聯系;將摩擦力知識與自行車使用相聯系等等。通過聯系,在學習中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經驗、生活疑問,讓學習變得有趣、實在,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
2、在習題設計時,注意多體現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讓學生通過運用物理知識解釋、解決生活、生產實踐中的問題來加深學習愿望。例如在學習長度測量后,讓學生練習從地圖上測出兩城市間鐵路的長度;學習熱學知識后,讓學生解答海邊和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的原因,了解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重要意義;學習了光的反射知識后,讓學生解釋自行車尾燈的作用;學習流體壓強特點知識后,讓學生研究乒乓球中弧圈球、足球中“香蕉球”的原理等等。同時,在習題解答后,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新的問題。通過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我們就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三、創設自主探究情境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推動學科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對物理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教學方法都是單一的灌輸式模式,學生都是處在被動式教學模式當中,而創設自主探究情境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弊端,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我選擇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與生活有關的現象:(1)下雨下雪之后,我們常常會看到大理石或瓷磚的地面上常常會鋪上紙板等類似的物質,為什么?(2)我們的鞋底為什么都要設置上花紋?(3)自行車的車胎上為什么要設置上花紋?(4)一些機器為什么要不定時地注入潤滑油???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出發,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并找到生活中的其他現象。這樣的授課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知識點的應用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價值實現,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1、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時,往往是憑直覺,而不是講物理道理。例如:自行車上坡前,往往要加緊用力蹬幾下腳踏板,是為了什么?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都會說為了好上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答案也無可非議。但沒能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為什么好上坡。所以,在物理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用物理語言講道理的習慣。
2、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時,往往是直接下手作答,不做事先的分析,這樣的解答往往是不完整、甚至錯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以例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使學生逐步養成先分析再解答的思維習慣。
3、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時,不僅要有正確的分析思路,而且還要有完整、準確的表達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示范,講例題時板書要規范,以實際行動影響和指導學生。在學生練習時,及時指出不足加以改正,還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通過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五、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物理學科作為初中階段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實驗探究為主要手段進行現象探究的學科。廣大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實驗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學生通過聽覺、視覺、感覺等途徑。能獲得最直接、最準確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索氣氛。如在講解“電流”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不易感知的電流得到深刻的認識,我采用了小喇叭、燈泡、鉛筆芯等實驗器材,通過和電池的連接。讓學生聽喇叭的嚓嚓聲。看燈泡發出的光亮,感知鉛筆芯的熱度,使學生對電流有了豐富、感性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科學的、學生最能接受的教學方案為最優策略。在課程內容上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在師生情感互動的前提下,共同探討最終實現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取得可觀的成績的同時對物理學習的認識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