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長毅
【摘 要】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承上啟下,非常重要,所以,提高教學成效勢在必行。我們認為,抓住教和學、基礎和能力、學習和實踐“三個結合”,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 三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01
英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說,英語教育已經逐步成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更加有效的英語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擺在了更突出的地位。在現行教育中,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重要性毋庸置疑。關鍵的是,如何開展更為有效的英語教育教學。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更是夯實基礎、提高能力的關鍵階段,所以,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就十分重要。我們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抓好“三個結合”,不斷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成效,實現更好的教學教育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抓好教和學的結合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完整的教學活動既離不開教師的教,也離不開學生的學。只有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傳統應試教育思維模式下,我們往往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使得教與學脫節,使得本來應該是雙向的活動變成單向的活動,自然沒有好的效果。所以,素質教育更加明確的提出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把學生的學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注重學生的學,教師就不能越俎代庖,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應該加強教學啟發,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有用的學習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加強自學,提高自學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之間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取得共同進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能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要關注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引導他們設立適合其自身發展的目標,并對其加以針對性的學法指導,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和激勵,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有目標,學有成就。
二、抓好基礎和能力的結合
英語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語言。語言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更具生命力,因為語言的本質是交流工具,其基本功能也在于實現交流。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如詞匯、語法等的學習,更要注重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有意識地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加強對新教材的運用,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圍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和任務,采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加以呈現,設置更為生動立體真實的情景化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快樂學習,進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拓寬學生參與的廣度,加深學生學習的深度,在更和諧、更積極、更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能夠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更好的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對所學知識建立積極聯系,形成更有意義的建構,不僅對于認識、理解和記憶所學基礎知識有益,也非常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因為學生能在體驗和參與的過程中,建立情景化的能動關聯,能讓知識更鮮活,更有生命力。
三、抓好學習和實踐的結合
作為語言類課程,有著語言的特色,與社會需要密不可分,又積極推動著社會發展,可以說是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有著鮮活的生命力,既相對穩定,又不斷發展。最好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就是將學習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而是作為外來語言,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缺乏原生態的語言環境,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傳統的不同,在一些問題上會有很大的不同,英語有其固定的語言思維和習慣,比如,對于姓名表述的前后順序,中文是先姓后名,而英文則是先名后姓;對于兄弟姐妹的表述,中文分得很明確,英文則表述較為籠統;對于時間的表述,中文的順序是年月日,而英語的順序則是日月年;對于地點的表述,中文是由大到小,英語則是由小到大;對于方位的表述,中文的順序為“東西南北”,而英文則為north,south,east,west,漢語中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表示方向,英語中則用southeast,northeast,southwest,northwest表達,等等。包括一些習慣,一些固定的表達,一些思維,都需要學生加以注意,加強學習,并讓學生多加練習,從而加深認識,不斷的鞏固和提高。同時,隨著社會發展節奏變快,一些新的內容也需要及時讓學生知曉和了解,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加深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度,比如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一些英語背景知識和風俗習慣等,同時,還需要拓寬學生英語學習的廣度,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與時俱進,加強對英語的認識和應用。這些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手段,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等方法,廣泛深入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當然,學生課上的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也需要學生在課下抽出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復習、鞏固,從而達到熟練掌握和運用。所以,課下教師也應該積極組織一些英語實踐活動,鞏固課上學習和實踐的成果。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加強合作,學習和實踐相互配合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提高運用能力,獲得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過程和結果的統一。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初中英語的教學非常重要,一定要抓好“三個結合”: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好結合,夯實學生學習基礎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結合,學習和實踐的結合。抓好了這“三個結合”,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語教學成效,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我們的教學更好的適應和促進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