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展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地逐漸深入,賞識教育大行其道,而批評教育飽受詬病。在媒體輿論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壓力下,一線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卻畏首畏尾,生怕惹火燒身,甚至閉口不提批評教育。沒有批評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批評教育,是班級管理的一門曲線藝術,我們應在愛與尊重的前提下,善用批評教育,提升批評教育技巧,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
關鍵詞:批評教育;班級管理;班主任;藝術
改革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快樂教育”“賞識教育”與“成功教育”等新興的教育理念大行其道,而批評教育則遭受社會輿論的詬病,成為報紙雜志與新聞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在媒體輿論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壓力下,一線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卻畏首畏尾,對學生問題能不管則不管,能避開則避開。
全國模范班主任任小艾在《實話實說》欄目中一語道出目前教師的尷尬處境“現在我們是弱者,批評教育本是我們的職責,但是現在大家都無所適從”。所以,在切實履行班主任職責的前提下,使學生虛心接受教師的批評,成為一門班級管理的曲線藝術。
一、班級教育中批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根據主觀臆斷批評學生
個別班主任在沒有充分深入調查的前提下,就依據該學生平時的表現或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對學生進行批評。這種批評教育背離了事實本身,損害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小則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惡化師生關系,大則誤導學生終身。剛畢業時,一位資深班主任就告訴我一個案例。他們班以前有一個家境貧困的學生,手腳不怎么干凈。到高中時,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想要悔過自新。恰好,班級里發生失竊事件,班主任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他所為,并要求他交出所得之物。他矢口否認,并與班主任大吵一架。這個事件使其堅定地認為自己小偷的形象在他人眼中根深蒂固,永遠不可能改變。自此之后,放縱自我,從一個小偷發展成為吸毒分子再到明火持杖地打劫,一步步走向罪惡地深淵。
(二)批評學生時翻舊賬
不論成績好壞與行為規范與否,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關注與肯定,所以我們在表揚某個學生時,可以先贊揚他的優點來滿足他的自尊心,進而獲得更多的進步。而批評某個學生時,則不能翻舊賬,把他的缺點一股腦兒全倒出來,而是就事論事,只指出這次的錯誤。例如,有的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今天你怎么又遲到了,你過去遲到的次數還少嗎?今天咱們就好好算算……?!比绻粋€班主任經常這樣做,就會讓你的學生認為你故意找茬,讓他難堪。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學生的思維更加進入死胡同,反抗情緒與逆反心理越演越烈,最終形同路人。
(三)公共場合指名道姓批評學生
高中生自尊心都比較強,愛較勁,逆反心理也比較強,所以班主任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注意場合與言辭。對于學生學習中或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私底下批評的效果往往比公開點名批評好的多。公開批評一名學生,勢必損其顏面,傷其自尊。在班會課上,曾經有一個班主任因一個小問題而指名道姓批評一個學生,平時看起溫文爾雅的男生,立刻站起來反駁老師的指控,并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辯駁,當場讓班主任下不了臺,導致班主任非常難堪,師生關系僵化。
二、班級管理中批評教育存在的原因
(一)社會輿論的誤導
新課改如火如荼,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受到社會輿論的大肆吹捧,并且成為教學的主導思想,大有順其者昌、逆其者亡的趨勢。如此社會背景下,上至教育主管部門,下至一線教師都閉口不提批評教育,生怕惹火燒身。本校一年輕教師,對學生認真負責,工作兢兢業業。其班一學生晚自習遲到,被其發現后,言辭犀利地批評教育了一番,該生覺得臉面無光,遂將此事告知父母。其父母得知兒子在校被批評,一方面上告教育局,另一方面到學校來“討公道”。教育局與學校為息事寧人,不僅沒處罰學生,反而要求該教師賠禮道歉。同時,該事件被捅到網上,很多看客紛紛指責教師工作方式簡單粗暴。
瀏覽關于教師的新聞發現,很多新聞媒體為博眼球與増發行量,對教師的批評教育權稍微行使不當,就有意或無意夸大,甚至跟蹤報道。社會輿論導向如此偏頗,導致很多班主任在行使批評教育權時畏首畏尾,顧慮重重。甚至個別班主任生怕招惹社會輿論的指責,對學生的各種違紀行為聽之任之。
(二)班主任缺乏批評的藝術
由于經驗不足,同時缺乏相關培訓,部分班主任對學生身心發展特征把握不準,或批評教育的技巧欠熟練,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被激起。要達到批評教育的預期目的,首先要詳細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與該生的性格特征,同時注意場合與措辭。交談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并及時糾正。同時,在如沐春風般的循循誘導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愛與尊重,從而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
在現實的班級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往往違背教學規律甚至違反班級管理原則。記得我剛剛出來工作那年,又剛好擔任班主任,雖然我充滿工作激情,但缺乏工作經驗,班級管理問題頗多。班上有個男生,基礎較差,上課要么睡覺,要么看小說。后來,甚至出現遲到、早退與曠課的現象。我多次找他談話,可效果并不理想。有一天,晚自習第一節課他就溜回宿舍睡覺。我得知情況后,立即火冒三丈,并打電話請來他的家長。在我辦公室里,他父親得知具體情況后,氣得順手給了一巴掌。只見該學生咬著嘴唇,梗著脖子,眼睛恨恨地盯著我與他父親。在辦公室其他老師的勸說下,學生與家長回家休息了兩天。此后,該生有很長一段時間視我如同路人。最后我花了大量心思,向學生真誠道歉,才挽回師生感情。
其實當“啪”的一聲響起時,我馬上意識到此事并未妥善解決,這將成為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根刺。事后反思,我在批評教育學生時,沒有注意場合,并且其父親粗暴野蠻的方式嚴重損害了學生自尊心。所以,批評要有藝術,一定要注意能夠保護好學生隱私及自尊的地方進行,才能給學生一個接受批評與改正錯誤的良好環境。同時,能師生雙方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要請家長參與,否則會給學生帶來不信任的感覺,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
三、提升班級管理藝術水平的措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迸u教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如果想要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
(一)在愛與尊重的前提下,傾聽學生的訴說
僅僅愛護與尊重學生,是無法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還必須善于傾聽學生的訴說,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當然學生只有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與尊重,才愿意將自己的困惑、想法訴說出來。傾聽意味著尊重,如果不傾聽學生的心聲,不了解事件的是非曲直,而直接批評學生,讓被批評的學生顏面掃地,甚至誤解學生,這使情感脆弱的學生很容易自暴自棄。同時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學生,一方面是不尊重學生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師德的欠缺。所以,批評教育學生,應立足在愛與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與交流,明白事件的是非曲直與學生的真實想法,然后批評教育,以期達到預期目的。
(二)批評時要把握時機與注意尺度
高中生的自尊心比較強,無論怎樣的批評,都能給其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導致情緒低落,進而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活動。班主任應審時度勢,選擇正常的時間來批評教育學生,力求使負面影響達到最低值。例如,課前與課中盡量不批評教育學生,避免影響學生上課;考試前不批評教育學生,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參加考試;公共場合,盡量不要嚴厲批評教育學生,以免傷害學生自尊,激起其逆反心理。
批評教育不僅要準確把握時機,而且注意批評的尺度。批評教育學生不能“一刀切”,須因事制宜,根據要批評教育事件的類型、程度與性質等方面的不同而進行。例如,錯誤影響的范圍可分個人或集體;犯錯的次數可分為首次與屢犯;錯誤的性質可分為輕微的與嚴重的;錯誤的程度可分為給人帶來不便、麻煩與損害。這要求班主任必須條分縷析,認真分析各種錯誤的情形,進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處理。
(三)通過贊揚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每個學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點與錯誤,但大多數學生喜歡聽贊揚的話,對批評的言語具有較強的排斥性,甚至一聽到批評的言語就從內心抵觸,不愿意認可與接受,所以任何讓學生接受自己的缺點并改正,可以巧妙地通過贊揚的方式來達到。例如,某個學生偶爾遲到,教師不直接批評教育他,而是選擇贊揚他從不無故遲到的室友或同座,通過間接的方式來提醒他,并促使他改變自己的錯誤。特別是學困生,班主任可以通過贊揚他們的優點來樹立其自尊與自信,同時拉近師生距離與獲得其信任,然后委婉地指出其缺點與不足。這樣學生在認可與接受班主任的前提下,很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批評與建議。
學生身心并不成熟,犯錯在所難免。如何批評學生,是每個班主任都會面臨的棘手問題?!案腥诵恼撸群跚椤!庇煤门u教育這門班級管理的曲線藝術,班主任應在懷著愛心的前提下進行,尊重學生的人格,讓雙方在平等的環境下進行溝通與交流,只有與學生感情相通,才能引起共鳴,轉化學生,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志宏.教育管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唐玉光.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黃英姿.讓批評教育更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29).
[4]吳春蘭.淺談批評教育中的曲線藝術[J].中學教學參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