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喜鳳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方法 將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心內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采用健康調查表SF-36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活功能、精力8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得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活功能、精力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有P<0.05。結論 在冠心病患者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生活質量;冠心病;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6-0132-02
冠心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研究顯示,吸煙、不經常運動、工作壓力大、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是導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由于冠心病的治療周期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以期為冠心病的護理提供臨床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59.92±3.3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4±1.12)年。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59.89±3.33)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2±1.14)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統計結果均無差異,均有P>0.05,均衡可比。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心內護理,主要包括簡單的入院介紹、基礎護理及用藥指導等。
1.2.2觀察組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加強健康宣教 每位患者入院后,由1名責任護士對其進行入院宣傳教育,并向患者發放冠心病防治知識手冊,根據患者的年齡、性格特點及文化水平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講解過程中注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講解,以提高患者對冠心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
1.2.2.2心理干預 首先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精神狀態、性格特點,并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并根據患者的心理評估結果,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例如對待A型患者,應引導患者家屬與患者多溝通交流,指導患者學會換位思考,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調整的方法。當患者情緒低落時,及時鼓勵患者。對待焦慮緊張型患者,多進行放松訓練。在進行心理疏導過程中,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盡量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
1.2.2.3運動指導 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訓練方案。運動訓練以循序漸進、規律化為原則,主要以有氧運動、輕體力運動為主,可選擇走路、散步、慢跑、騎單車、游泳等方式,避免競爭性運動及劇烈運動。運動強度以達到年齡預期最大心率的70%~80%,運動頻率為3~5次/w。
1.2.2.4飲食指導 飲食應以易消化、低熱量、低鈉、低脂為原則,盡量多攝入瓜果蔬菜,以保持大便的通暢。便秘會導致血壓的升高,甚至還會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的發生。鼓勵患者不管有無便意,均應定時排便,多吃芹菜、紅薯、香蕉等粗纖維食物。指導患者做腹部順時針按摩,如有必要服用緩瀉劑。
1.2.2.5用藥指導 告知患者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同時將藥物的不良反應詳細的講解給患者,避免患者擅自增減服用劑量。同時告知患者生活中影響疾病發展的因素,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向患者講解疾病的誘發因素等。
1.2.2.6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監測患者的用藥情況及病情變化情況,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和飲食,如有不適及時復診。
1.3觀察指標
采用健康調查表SF-36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活功能、精力8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得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有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均使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作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的統計方法;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作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的統計方法,P<0.05則表示統計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精神健康[(59.65±6.62)分vs(46.68±3.32)分]、情感職能[(73.34±8.84)分vs(60.08±8.11)分]、社會功能[(81.12±9.49)分vs(63.34±8.19)分]、總體健康[(62.24±3.36)分vs(50.88±2.21)分]、軀體疼痛[(83.58±9.12)分vs(71.20±6.26)分]、生理職能[(67.22±3.92)分vs(50.41±3.11)分]、生活功能[(84.26±3.28)分vs(66.24±2.94)分]、精力[(56.61±4.48)分vs(41.12±4.15)分]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有P<0.05。
3 討論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臨床主要表現為乏力、氣促、胸痛、心悸等,且冠心病極易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研究顯示,冠心病屬于一種心因性疾病,不良情緒極易誘發或加重冠心病[2]。研究顯示,在機體負性情緒影響下,患者的糖代謝及脂肪代謝均會出現紊亂,造成血脂的升高,進一步導致血栓的形成[3]。除了負性情緒,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活功能、精力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經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本研究中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加強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通過健康宣教,使患者對冠心病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從而使患者能更正確對待疾病,也增強了患者的健康意識,并進一步建立了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4]。研究顯示,適當有氧運動能有效改善機體的脂質代謝,經常運動還能升高血漿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此外,運動還能使機體的冠脈側支循環建立,改善機體的心肌缺血,保持冠狀動脈的通暢,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5]。通過飲食指導,保證了患者營養的飲食,還能有效防止便秘的發生,進一步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高脂血癥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通過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能有效避免高脂血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陸新芬,嚴忠慧.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128-131.
[2]陳麗華,羅全,朱光凝,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15):145.
[3]湯鴻鷹,吳玲曉,曹雪.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03):211-213.
[4]胡紅達.綜合護理干預對伴抑郁癥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6):84-86.
[5]相麗英.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3(12):106-107.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