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要:教師在學校教授報關實務這一門課程時,要根據市場需求,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多元化人才,使學生達到市場人才標準。隨著新課改革,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了案例教學法,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對報關實務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的理論能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但由于案例教學仍在初步發展階段,一些教師對案例教學法運用不合理,導致課堂中出現各種教學問題,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文淺談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運用案例教學法。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報關實務教學;教學策略
報關實務是報關與報檢務實的簡稱,報檢與報關是指進出口貨物通關的核心環節,所有進出口經營單位都必須按規定的內容,以規定的方式向檢驗檢疫機構和海關報告進出口貨物的情況。由此可見,報關實務在國際貿易方面何其重要,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極其嚴格,學生需要擁有厚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勝任這一份工作,保護我國各海關的貨物正常通行,防護海關貨物安危。而案例教學便是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講解一些實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讓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升學生知識深度與廣度。
一、在案例教學中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以理論為中心并且教學方法單一,使得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對報關實務缺乏學習興趣。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可以為單一的課堂增添色彩,活躍課堂氣氛。但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會出現學生聽不懂教師所講的知識點的狀況,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的案例既囊括了新知識,也包含了舊知識。而報關實務是屬于大學的課程,在大學中,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聽講,對學過的知識不復習,學一點知識忘一點知識,因而教師在講解案例時應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教師在講解案例之前,可以先隊案例中涉及到的舊知識進行一個回顧,然后再講解新知識,將新舊知識相聯系起來,這樣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案例時學生便會更加容易理解例題。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舉例:2007年4月21日,大連豐華有限公司發給粵龍公司一份出口訂艙委托書,要求對他公司生產的2750KGS蜂蜜進行報關和報檢并出具體貨物通關單,出口港:連大窯灣,一個20‘集裝箱,要求在4月24日下午16:00截載也就是說24日16:00之前必須報關完畢并且要把場站收據送到送到集龍廣場。學生要對以下幾個問題一一進行解決,問題一:“大連豐華有限公司的蜂蜜商檢沒有及時放行”,問題二:“集裝箱內部沒有進行合理的擺放”,問題三:“集裝箱儲運公司的留底和場站收據上不一致”。這個案例中涉及到了多個知識點,例如:保稅物流貨物的報關程序、關稅的計算方法等。這其中保稅物流貨物的報關程序是學生之前學過的舊知識,因而教師字講解題目之前,可以先幫助學生復習報關程序,幫學生對舊知識進行一個鞏固會議,也利于學生理解案例。
二、在案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許多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法時,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了對解題過程的講解,旨在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終究只是杯水車薪,對學生的解題沒有太大的幫助。學生在學習時明白了一種類型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但遇到新題型時便不會分析了,因而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而不是讓學生理解用這種方法為什么能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注意其中的因果關系。
例如:對于以上大連豐華有限公司發給粵龍公司一份出口訂艙委托書的案例,教師對這三個問題進行分析之前,應該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將課堂交與學生,讓學生商量解決方法,然后在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完善解決方法。在分析時應該先分析三個問題,然后再根據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問題一:“大連豐華有限公司的蜂蜜商檢沒有及時放行”,教師對這個問題先帶領學生分析題目中的問題沖突是什么(沒有及時放行),那么再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一問題沖突(公司負責人沒有及時跟貨主聯系和溝通),針對這一問題,那么我們在以后應該怎么辦(注意及時和貨主進行溝通,隨時掌握貨主相關行程,以防影響公司)。
三、在案例教學中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案例
在報關實務中,一些案例是根據實際事情進行改編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跟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也息息相關。學生在大學以前很少接觸這一工作單位,雖然在學校中對單位有一些了解,但也對單位中的一些細節沒有過多的概念,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在講解案例時,學生對案例中的一些情景很陌生,沒有親切感。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案例教學中根據案例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增加學生對例題的親切感,讓學生親自進入角色感受例題,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將報關流程這一知識點時,將案例之前可以讓學生分組分角色,在教室中進行一個模擬演習,分別擔任海關、銀行、外匯局、企業工作人員等角色,然后讓學生模擬報關的全過程,讓學生貼切體會報關流程,便于教師進行例題講解。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報關實務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便是去工作,在工作時便需要學生擁有強大的實踐操作能力,因而教師在教師中選擇運用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在運用教學案例法時應注意帶領學生去進行操作,而不是單純的為學生講解操作過程,而是應該為學生講解如何操作,在遇到難題時應該如何去分析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歐陽志斌.構建大監管體系進程中加強通關風險布控工作探討[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鄭寧.葉軍.王光磊.信息化環境下海關風險管理相關問題之探究[J].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