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坤
摘要:自主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是現代教育領域非常關注的一個教育課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自主學習到底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教育界對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自主學習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上偷懶怠惰,不利于緊張的高中階段語文學習。也有觀點認為自主學習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主動性,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水平。面對此類爭議與分歧,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探討,通過理論結合實踐深入研究了高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對于教學效果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一種教育模式,具體而言指的是在教育工作中,通過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激發學生在學習行為上的主觀意識,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獨立進行學習的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接受式教學,自主學習更為注重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與自發性,強調發掘學生在學習行為上的內在動力,主張讓學生通過自律與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成績。自主學習由于主要從學生對學習行為的認知與態度出發,因而并不十分強調成績與作業的重要性,在學習成果的考核方面不單純依賴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與學習成績。因而對于某些學生而言,有可能利用教師給與的更多自由而在學習上偷懶不作為,因而教育界有觀點認為自主學習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自主學習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到底好還是不好,以下本文就從具體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一、傳統接受式教學相對于自主學習而存在的弊端
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主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導一切學習行為,學生應根據教師對學習活動的安排亦步亦趨的進行跟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與學習任務,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由來已久,屬于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通常采取的教學辦法,在應對考試與完成作業方面,接受式教學擁有較為直觀的效果,但本文認為,相對于自主學習,接受式教學在現實中所體現的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而且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水平而言,不應當不注意接受式教學在語文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這些問題。
首先,接受式教學在學習行為上強調的是程序而非成效,只要學生完成了教師規定的一系列學習程序,就算達到了接受式教學的要求,而學生在學習上的真正成效如何并不是接受式教學所真正關心的。如果學生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做完了教師交給的所有學習任務,而真正意義上對學習并不關心也缺乏有意識的對自我學習成績的關注,接受式教學就淪為僅僅走過場的一系列無謂勞動,而且學習任務的加重,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負擔越來越重,進而引起學生在學習上的逆反心理,一旦脫離開教師控制的學習環境,學生會敵視和仇視學習行為對自身造成的束縛,這在很多高中學生一畢業就燒掉教科書,而從不再進行應試之外的學習等現實現象上有深入反映。
其次,接受式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通過觀察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與考試成績來實現,而學生的真正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并不是接受式教學所能夠影響的。由于在學生中本身存在著學習能力的高低不同水平,有些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輕松,并不需要做太多作業就掌握很多知識與教學內容,而另一些學生則表現得效果不佳,需要對某些知識進行反復地學習和訓練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一般天賦較差的學生身上,接受式教育可以通過大量訓練而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對于天賦較高的學生,接受式教學要求的很多作業任務非但不能提高其學習水平,反而會造成學生精力的無謂浪費,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與自發性受到打擊,降低其求知欲與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現實中的很多情況可以表明,即使學生很好的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作業也一絲不茍,在考試成績上很多也表現得并不理想。而更為可悲的是,即使很多學生能在考試中考到較為理想的成績,但真正的能力并未因此而培養出來,高分低能是接受式教學一直以來不得不面對的一種教育困局,而僅僅通過作業完成情況與考試成績并無法解決此類教育工作上出現的弊端。
另外,相對于自主學習而言,接受式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并不具備對學習活動的主觀意識與求知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對于學習缺乏興趣,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與完成作業而進行語文學習,一旦達到了這兩項目的,學生就不再進行任何語文學習活動。而對于語文知識真正的興趣與語文學習對于一個人的作用與意義學生并不了解與并不關心,學習行為淪為純粹為了應付教師要求與考試要求的被動行為。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些具有文學天賦與語言文字能力的學生,其天賦與能力也會受到打壓,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上完全依靠外在的強制力不自由地進行學習活動。這樣的學習毫無興趣可言,而學習活動不僅束縛了學生的自由,還會造成對學生思想的束縛,讓學生認為只有通過考試分數才能表現出學習水平,而忽略了知識對于一個人能力發展與培養的重要性。一旦脫離開應試環境,在現實中受到接受式教育影響而形成固化思維的學生并不懂得運用語文知識來提高自身素質,通過語文知識體系中很多系統性地觀念和思想來判斷與思考社會現實,形成人文思想與價值判斷力。
二、自主學習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自主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具體在高中語文教育方面,就是主張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與自發性,給與學生足夠的自由和學習方面的自主空間,在學習任務與作業方面教師僅布置少量的基本性質的強制性內容,而大多數學習行為依靠學生自發地采取措施來完成。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也并不單純依賴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與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主要依靠平時學生在學習活動上的長期表現來做綜合性地評價。即使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不佳,考試成績不理想,也不能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的絕對指標。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影響從語文學習的命令者與權威,轉變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解疑者,指導者與協助者。語文學習活動由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endprint
相對于傳統的接受式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確實在提高學生語文考試的成績上表現得并不直觀,自主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并不一定表現出語文考試中總能夠考高分。而完全有可能使得學生的某些語文天賦很突出的表現出來,而綜合方面的學習成績忽高忽低,參差不齊。這是因為人的能力發展本身就是不平均的,在能力發展方面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記憶力好的學生有可能在知識量與固定知識點的學習上表現出很高的能力,但在作文與語法方面則有可能成績不佳,而對于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善于思考的學生有可能在作文方面表現得較為突出,而對于固定知識點的記憶表現得不理想。而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某一方面的成績不突出并不耽誤其整體語文水平的發展與提高,如果通過作業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都按照同一標準和模式達到某種效果,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會造成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上耗費太多無謂的勞動而收效甚微。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自由發展而言,語文才能上表現出的不平均是自然現象,而只要有高有低而非全面不佳,就不能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表現對其進行定性。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讓學生學習上的內在動力與天賦得到很好的發揮,從而促使其自主自發的進行語文學習,使其在語文學習上的求知欲得到更好的利用。
與此同時,自主學習主張教師多輔導,多解疑,而少采取命令的方式去進行語文教學,主張在高中語文教育活動中,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而教師主要發揮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支持和解疑工作。這樣學上在求知方面擁有更大的自主性,語文學習上教師主要注重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而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去探索求知。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必須要養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習慣,要掌握自主應對與處理語文知識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與判斷力,學會怎樣處理不同的語文學習問題,從而在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活學活用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自主學習主張通過長期觀察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態度上判斷一個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與能力,因而學生不可能通過偷懶來逃避學習,因為一個學生偷懶一兩次容易,但每天在語文學習上都投機取巧是不可能逃過教師的眼光的。這樣學生必須要通過平時對語文學習態度與行為的改變,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在自主學習方面達到教師對其在語文學習上的要求。而真正能做到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行為積極,即使學生在一兩次考試中表現得成績不太理想,也不影響學生真正語文能力的提高。因而綜合起來觀察,自主學習是從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出發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接受式教育而言,自主學習更能夠培養出學生真正的語文能力與學習水平,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其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模式不具備的很多優勢。因而筆者認為將自主學習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上是積極的,有益的,很有必要的。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推行自主學習的策略
自主學習雖然是主張在學習活動中給與學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自主性空間,但并不等同于將學生的學習活動放任自流,恰恰相反,高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非常講究策略與方法,如果教師不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僅僅擁有了自主學習思想,是無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教學的。
首先,教師要掌握充分認識高中語文教材,合理劃分語文教材中知識的輕重點的能力,要善于將知識中的關鍵性內容提取出來,在語文課程講課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關鍵的重點性內容,并教給學生怎樣在課堂上做筆記,要針對哪些重點內容做筆記,對于不同類型的語文知識,采取與之適應的相應的學習方法去認知與學習。教師要掌握學習方面不同學習方法在應對不同類型語文知識學習上的效果,并在語文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傳授,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掌握正確的方法,懂得把握關鍵,針對不同知識采取不同措施的進行學習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有效率,避免走彎路,花費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行為與學習態度的觀察,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真正能力與學習水平。并懂得運用說服教育與良好的溝通技巧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來進行解決。由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在被動地位,往往容易存在即使不愿意學習,也出于教師和家長的要求而裝裝樣子,在教師和家長面前表現出努力學習,積極配合的姿態,而一旦脫離開教師視野就完全把學習拋在一邊,根本沒有將心思用在學習上。對于這類的學生,如果教師依然給與其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間,只會讓學生將更多精力用在其他事務上而荒廢學業。但此類學生在老師面前的表現,其偽裝效果是有限的,有可能在一兩次學習行為與態度上表現的具有迷惑性,但不可能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始終在學習行為與學習態度上絲毫不露出破綻,而教師有能力通過觀察發現此類學生的不良心態才能采取措施積極的與其進行溝通,糾正其在學習上的不當態度,從而更好的將其帶到正確的語文求知學習之路上來。
第三,由于自主學習在布置作業與通過成績考核方面主張以非硬性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與學習成績,因而不主張通過大量布置作業來促進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而這樣就造成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乏學習壓力與學習動力。因而教師要掌握合理的措施來制造學習壓力與學習動力,讓學生處在一個積極進取的語文學習環境中,從而更好地促使其自發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教師應通過展開知識競賽,競技性語文活動來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水平方面的橫向對比,通過讓學生之間進行競爭性的語文活動,讓其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使得其他學生受到激勵。同時也使得學習上能力差的學生因而受到鞭策與感受到來自同學的學習壓力,從而更好地促使其迎頭趕上,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教師在組織此類競爭性語文活動的同時要注意高水平標準的確定性與低水平標準的模糊性,這樣可以突出榜樣的同時,讓學習水平較低的范圍擴大,而使得更多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同時避免將語文學習水平差的單個學生突出出來而使得學生有被孤立和受到打擊的負面心理。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競爭性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時刻感受到來自同學的語文學習壓力和動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內在動力,促使其提高學習水平,改進學習成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使用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是當今時代素質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育工作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標準思想的體現與教育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時代在進步,語文教育工作也要不斷地改進與提高,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語文教育工作是一項關系到青少年未來發展的重要教育工作,因此教育工作中要以積極負責的態度不斷地進行教育方法的改進與教育思想的革新,只有在不斷的改進和革新中發現現有教育措施上的不足,不斷完善語文教育方法與教育措施,才能把高中語文教育的整體水平推向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莫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引導[J].文理導航(上旬).2011年05期
[2]賈廣飛.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探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8期
[3]周榮萍.高中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2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