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可以通過趣味教學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既能學習到英語知識又能體會到英語課堂帶來的快樂,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措施
有效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英語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既能夠獲取知識又能夠感受到快樂,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肢體語言,可以讓學生感到英語課程的新奇有趣,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comb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用手做出一個梳頭的動作,一邊梳頭一邊說出comb這個單詞;在教學tall時,可以踮起腳尖表示自己很高;在教學jump/walk/run等表示動作的單詞時,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讓學生來猜一猜。另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引入表演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如在教學cat,dog,monkey,lion,tiger,elephant等表示動物的單詞時,可以學叫小動物的聲音,提高單詞教學的形象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見面問好”和“自我介紹”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一走進教室就對大家揮手:“Hello,everyone!”然后,握著一位學生的手說:“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badminton and singing?”教師一邊說一邊要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樣的課堂演繹新奇有趣,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引入課堂游戲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求知欲望較為強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入多樣化的游戲活動,開展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室外或戶外進行角色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愛上英語。如在大自然中,教師可以用英語與學生對話:“What is this?What is that?”學生熱情洋溢地回答:“This is a flower. This is a tree. That is a bee.”通過多樣化的游戲活動,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詞匯量,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久而久之,就能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學會如何用英語進行表達。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性格善變的特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26個英文字母時,可以將26個字母分別寫在卡片上,然后把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賽,教師讀到哪個字母,手持這個字母的學生就要站起來,最后看看哪一組的正確率比較高,哪個組就獲得勝利,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的游戲教學法生動有趣、行之有效,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生活化的語言學習環境
1、創設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真實的語言環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的英語語言環境。例如:在進行“Merry Christmas”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特意把這一課的教學放在圣誕節前后進行。師生共同布置圣誕樹、準備圣誕禮物、制作圣誕食物等。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把相關的圣誕節的語言和文化等知識滲透到教學中,并教學生唱圣誕歌,找學生扮演圣誕老人,贈送禮物。在歡快的音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用英語互致節日的祝福。
2、組織活潑、豐富的游戲活動。小學生喜歡玩且好奇心強,在英語教學中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游戲或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天氣教學時,學生對單詞 hot, warm,cold,cool 總是弄混。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切身去感受,從而加強對單詞意思的理解和記憶。筆者上課前準備了冰塊、熱水袋等,先讓學生認識 hot 和 cold,讓學生親手摸,然后說出對應的單詞,再向學生解釋 warm 和 cool的意思,讓他們分別區分 hot 和warm,cold和 cool。
3、進行簡單、熟悉的語言實踐。語言學家克魯姆曾經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例如:在學習完了Food 這一單元后,為了把所有知識進行串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運用更加自如,筆者用一份超市海報創設了一個有關超市購物的情景,讓學生看圖完成語言實踐。
四、培養積累習慣,鼓勵積極探究
積極探究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探究性學習策略主要包含調控策略、認知策略、資源策略和交際策略等,教師應始終貫徹探究性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為此,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性學習情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觀察、分析與發現,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要善于運用激疑手法,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教學“How are you, Im fine”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誰還有與課本不同的回答?”這一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每一位學生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回答:“Fine, thank you” “Good, and you”“Not too good” “Not very well”,很多新穎的回答也包含其中,讓老師大感意外。由此可見,學生在積極探究時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小覷的。通過探究可以獲得量的積累,最終達到質的飛躍。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每周在班級中評出一名探究學習小能手,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結語
學生要學好英語這門課,就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和練習,這樣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思路,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提高,還能促進他們的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從傳統教育中的被動者轉變為了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克霞.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法[J].小學教學參考,2008(30):185.
[2] 王道梅.課已始趣亦生——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J].快樂閱讀,2015(22):85.
[3] 劉忠保.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有效學習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5):9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