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我國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幼兒園的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手段,應當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美德教育、豐富幼兒的知識結構和社會性。本文認為應當從題材的選擇再造、教學目標多元化、環境的優化和教學形式的豐富四個方面來優化教學措施,提升故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幼兒園;故事教學;現狀;創新
一、前言
故事教學法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該教學法不僅能夠活躍班級氣氛、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還有助于幼兒的社會性、平等互動關系。本文對當前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教學存在的不足、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并對這些對策和方法提出進一步的建議與反思。
二、故事教學的定義與教育優勢分析
(一)故事教學法的界定
我們故事教學法的概念和定義在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尚未形成明確的概念。目前學界從語言、非語言兩種教學情境進行了定義。
語言教學情境下的故事教學法應用最早應用于外語學習領域,很多外語教學研究者提出了一種“用母語夾雜外語通過故事的教授的教學方法”,還有的外語教學研究者提出“在英語課堂上,提出針對具體目標以及集合教學目標,創設真實場景,采取活動有趣形式進行語言操練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的學業有所提高”。
非語言教學情境下的故事教學法主要從品德、心理、審美、藝術等情境下進行研究。盡管情境有所不同,但是學者對故事教學法的五個基本特征達成了一種共識:第一,這是一種教學方法;第二,故事是教學的媒介;第三,教學情境具體而明確;第四,教學目標合理可達到;第五,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
根據這些特征,本文對故事教學法的界定為:在幼兒園教學中,以故事教學情境為媒介,促進師生平等交流,實現教學目標,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故事教學法的教育優勢
故事教學法的價值是顯著的,從學者的研究結果來看,主要表現在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成果、提升師生互動關系等方面。
第一,故事教學法有效地促進幼兒能力的全面發展。采用故事教學法有助于為學生提供一種感受生活與社會角色的機會,還有助于激發學生想象力、表達出更強烈的即時表達能力,有助于幼兒形成一種個性化的、參與性的、安全信任的學習方式。
第二,故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通過幼兒故事教學法,能夠利用故事描述對倫理、道德、價值、關懷、文化進行傳授,有助于幼兒在自然、完整、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完整的語言。同時,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性教學能夠促進幼兒學習、理解相應的語句,增強其理解能力、幫助幼兒逐漸實現獨立閱讀。
三、當前幼兒園故事教學開展中的不足
當前那大多數幼兒園都會采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經過我的調研發現,幼兒園的故事教學法在內容選擇、目標確定、環境設置、形式安排上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故事教學內容選擇的不足
傳統的故事教學中,題材的選擇主要來源于寓言故事、古代故事、耳熟能詳的童話等。這些題材的選擇主要從幼兒的道德、社會教育入手,這些題材的選擇固然可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優良的品德、有助于形成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念。但是,幼兒的身心處于不斷快速發展過程中,只憑借單一的教學題材并不利于其全面發展,甚至容易形成“物極必反”的效應。
(二)故事教學目標定位的不足
當前幼兒園的故事教學法中,主要是從語言材料、德育材料中選擇故事,因此教學目標也十分明確,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的品德教育發展。但是這樣也就造成了目標的選擇相對的單一,審美、藝術、科學知識的教授十分有限。這和互聯網信息時代下的知識爆炸有所相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幼兒能夠接觸到的信息非常多、視野也非常廣,教學目標的單一對幼兒的信息接收、拓展視野的幫助不大。例如,我同樣在石家莊某幼兒園調研過程中發現,中班幼兒普遍都有機會接觸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有些幼兒非常熟練地使用iPad進行游戲娛樂、動畫片欣賞。科學技術的話題不僅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而且也是不少家長希望自己孩子提高的地方。而故事教學法可以通過精巧的設計,發展幼兒的語言同時,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四、創新故事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注重故事內容的題材選擇和再造
上文分析認為當前的故事教學法強調的是道德教育、良好品行的養成,故事的來源因此大多為寓言故事、古代故事、耳熟能詳的童話。話題相對單一、藝術性不足、幼兒興趣不高。針對這樣的問題,應當要創新故事教學的途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不僅應當堅持故事題材的教育功能,還應當強化文化藝術熏陶、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由于幼兒的精神世界不斷發展,不應當簡單地灌輸道德教育,更應當從幼兒的心理需求出發。例如,可以選擇“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不僅有一種溫暖、善良的堅持,其作品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童趣,甚至有些作品還具有一定的詩意性。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其次,要選擇幼兒喜聞樂見的題材。要根據幼兒園生源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故事題材,由于幼兒的生活經歷有限、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故事過多地超出了幼兒的經驗,容易導致幼兒不感興趣,使得教學效果打了折扣。例如,南方幼兒園的故事題材選擇盡量避免下雪、打雪仗的故事體驗;山區的孩子在題材選擇方面不要過多使用海邊、海洋、海底世界的故事體驗。可以根據近期熱播的幼兒題材節目進行設計,諸如《智慧樹》、《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幼兒對題材產生共鳴,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提高故事教學法的效果。endprint
最后,還應當對故事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針對一些內容有些過時、不適合幼兒閱讀的,但是又是十分經典的故事,可以進行適當的二度創作,在不改變原著的前提下進行適當改編,使得幼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小紅帽》的故事片段提到了大灰狼將整個奶奶生吞了,情節有點血腥和不適合孩子,對于一些膽小的幼兒可能會感到不適,可以在進行故事教學法時適度弱化這部分的內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后面小紅帽勇敢智斗大灰狼、最終救出奶奶的片段。這樣一定程度上的取舍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故事教學對幼兒進行多元化的發展
上文提到了故事教學法的教學目標在多數幼兒園里主要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的道德品質提升。但是如果能夠創新故事教學途徑和方法,豐富教學的目標,可能會更加促進幼兒在校的全面發展。如果將社會性、科學、藝術等元素融入到故事教學法的目標中,不僅不會弱化幼兒語言能力和道德品質提升,這些元素之間還會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三)優化故事教學的環境設置
環境的設置因幼兒園的條件而異,在國內很多幼兒園出于安全管理的需要,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的次數。因此,幼兒園的故事教學法大多數都被限制在了園區內進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環境設置的優化沒有途徑了,相反可以通過音畫同構、多形式閱讀還有適量的戶外活動進行環境的優化。
第一,音畫同構。音樂、文學、美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異質同構早已證實了“功不唐捐”。例如《小老鼠上燈臺》這一故事本身就有兒歌,教師可以先通過音樂兒歌與幻燈片建立起同構環境,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再走入到故事的語言意境中。當幼兒聽著歡快的兒歌、看著一只頑皮的小老鼠跳來跳去的動畫,再伴隨著老師娓娓動人的講述,無不被吸引和格外注意。通過音畫同構,可以產生豐富而積極的興趣,為后續的故事講述,語言學習、品德提升打好了基礎。
第二,多形式閱讀。上文的研究提到了師生的交流不足、幼兒之間的交流不足,因此可以通過多形式的閱讀來優化當前故事教學法的環境。首先,可以設置動聽的背景音樂,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不僅可以發展自身語言能力,還能夠加深幼兒之間的溝通。其次,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還可以將幼兒分組進行圖書的閱讀,鼓勵他們復述圖書故事,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能夠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豐富其語言。通過軟環境的設置和優化,來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效果。
五、結語
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是多數幼兒園采用的教學方法。通過研究,本文認為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更加注重題材選擇的適配性、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多元化、環境的優化設置以及教學形式的豐富,這些措施都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故事價值的多元化發展,提升故事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葉明芳.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