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
摘要: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教學改革中,物理教學特別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新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物理是學生進入初中以后才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實踐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呢?筆者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注重了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展開培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自主學習;培養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若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閱讀、甚至強調動手操作、加強照方抓藥式的實驗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潛能,讓他們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意識
教師當然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但是,如果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地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自主學習。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時學生違反了紀律、犯了某方面的錯誤,教師給他指出并進行批評后,常有學生把書一推,眼睛一翻,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甚至干脆趴下睡覺,對任何事情再也不聞不問的樣子,其意思是“我不跟你學了”,想以此來威脅老師。這時,我們教師就要抓住契機,與學生進行及時,耐心、細致、誠懇地對話、交流,想方設法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的錯誤,認識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學習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等等。只有解決了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學生才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順利地開展自主學習。也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成功轉移到學生的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學習過程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滲透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活動。傳統的教學往往忽視了教學中情感因素,將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局限于固定、枯燥的知識傳授之中。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體現以人為本,它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放到一個嶄新的位置,促使學生具有學習熱情,積極、主動的學習,樂于學習。情感怎樣激發?動機往往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出一種特定的學習情境,營造出一種特定的學習氛圍,有效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扣人心弦的導語,富于童趣的故事,課文情景劇的表演指導,課內學生游戲的組織以及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等,都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方式。
三、通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準確把握“以實驗為基礎”這一基本特點,做好各種實驗,以生動新奇,鮮明的實驗現象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思維等都能產生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改進一些實驗常規教法,改編某些演示實驗為學生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改編某些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中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 在學習《光的色散》一節中,讓學生帶著三棱鏡去自我探索,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與歸納等能力。
四、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展教學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的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例如,我在上《電功率》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電功率”有更清楚的了解,課前我便安排學生到商店和家里調查各種家用電器的電功率,拿到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這樣一方面體現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改理念,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再如我在上《凸透鏡成像》一節時,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簡易照相機;在上到《光的反射定律》一節時,我組織學生課后制做潛望鏡等等。此外,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如制作降落傘比賽、密度知識用交流會等等,通過這些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展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只有這樣的靈活教學才能培養出創造型的人才。
五、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加強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中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鍥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因此自主性就得到了開發。
總之,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再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地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自主探知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模式,能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新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姜兆儒,劉建亭.淺談楊振寧先生關于我國教育問題的幾點主張[J].石油教育.
[2] 袁洪衛.中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調查與思考[J].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