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立
【摘 要】新媒體變革了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探討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提高思政課教師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建立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個人網絡品牌,培育積極的網絡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等。
【關鍵詞】思想政治 新媒體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86
一、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具有全新交互體驗和傳播模式的新媒體。在中國,微博的出現標志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普通人獲取信息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新媒體拓展了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增強了互動體驗。新媒體依托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天然具有隨時隨地可訪問的屬性。傳統意義的教學媒介是紙質書籍,屬于單向傳遞的、具有權威性、唯一性的信息源,完全沒有互動;進入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通過PC和互聯網搜索、下載信息,但需要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使用,所獲得的互動體驗往往是延時互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手一部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配合高速的移動數據網絡和WIFI連接,可以做到隨時隨地訪問任何信息,并獲得完整的即時互動體驗。
其次,新媒體為當代大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資源。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學習相關的政治理論、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能夠推動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生力量。思政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的優勢,為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具有吸引力的素材,使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觀、形象地在大學生課堂中開展。
除了上述積極影響之外,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極影響也不可忽視。由于新媒體“人人都是媒體”的特性,它所傳播的信息特別復雜,大學生需要具備較好的辨別是非能力和甄別信息的能力。大學生容易在一些沒有太大意義的娛樂信息上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虛假信息和誤導性的輿論也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正處于形成自己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一個不太成熟完善的階段,對于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沖擊尚不具備抵抗能力。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1.要提高思政課教師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思政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敢于打破傳統觀念,探索科學、合理、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思維模式,通過學習培訓自身的媒介素養、信息技術能力和駕馭新媒體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將網絡信息資源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能力,在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有效利用新的載體擴大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和溝通,及時有效地了解到大學生的真實情感和想法,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以達到教育效果。
2.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建立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個人網絡品牌,培育積極的網絡文化氛圍。在當今的校園,通過微博、微信、貼吧、QQ等途徑獲取信息已經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需要學會通過這樣的途徑建立個人的網絡品牌,將新媒體開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有效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和社交軟件建立與大學生及時交流和溝通的途徑,鼓勵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充分表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想法和意見,有針對性地利用新媒體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則可以利用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建立起一個積極的、覆蓋面廣院系網絡文化氛圍,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3.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新媒體環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話題的學習。由于新媒體天然的交互屬性,在通過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開展話題討論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信息輸入者,而是一個能夠完成信息“輸入——加工——輸出”的個體。通過這個過程,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信息由原來的單向傳輸變為多向互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思政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某一社會熱點話題搜集信息并借助于即時通訊工具進行討論。學生通過微博、微信和移動互聯網站可以便捷地自主獲取相關擴展信息和背景知識,更加全面、科學地了解該話題的細節,還可以方便地找到相關解析和點評。
4.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通過新媒體,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可以方便地搭建具有即時互動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溝通平臺,學生能夠隨時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與教師和同學開展即時探討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這些新媒體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思想情感,對于大學生暴露出來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進而開展有針對性教育工作,將會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效率。
5.要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高他們對的負面信息“免疫力”,規范個人網絡行為。提高對新媒體環境中無用信息和負面信息的甄別和抵制能力,對在新媒體獲得的信息進行選擇、質疑和理解;通過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網絡防護技能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降低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幾率;通過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使大學生對網絡上的一些違法違規現象有所察覺,并自覺規范個人網絡行為。[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科技學院2014年度青年教師科技創新資助計劃項目“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4QN057)成果。]
參考文獻
[1]黃鑫云,“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9):39-41
[2]陳志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變化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0):127-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