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青年大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美德觀念,將對大學生人格健全、學業發展、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以及社會和諧發展、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復興產生重要的影響。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教育資源是搞好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傳統美德;時代價值;大學生;美德教育
新時期青年大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美德觀念,如是否能正確看待國家、民族、社會、人生、價值、義利、榮辱,是否具有為社會進步努力拼搏、發奮讀書的精神狀態,是否能夠很好的處理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將對大學生人格健全、學業發展、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以及社會和諧、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產生重要的影響。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視角,以美德教育為主題,以時代要求為背景,搞好新時期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
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從本質上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蘊含著取之不盡的優秀的美德教育資源。中國傳統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可歸納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層面。
所謂“修身”,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大學》中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毙奚淼哪康氖菫榱她R家、治國,要求是個人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個人修養的內容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重義、律己修身等;所謂“齊家”,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所謂“治國”,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
二、中華傳統美德的當代價值
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教育資源,揭示其當代價值,是搞好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時期的道德教育只有與傳統美德相承接、與時代相適應才能創新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美德教育,既要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又要緊跟時代發展脈搏,找到傳統美德與時代的價值結合點,賦予新的時代氣息,使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綻放新的生機與活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
當前高校所倡導的熱愛祖國、勤儉節約、團結友愛、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等美德、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說都是從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寶庫中提煉升華而來。傳統道德需要隨著時代變化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三、以傳統美德為基礎構建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
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建設,要有反映時代需要的新思想、新觀念、新內容、新形式,在批判繼承傳統美德、充分汲取其思想精華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體系構建應圍繞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世情國情,緊貼社會、學校和大學生思想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目標,緊跟時代帶發展步伐,形成具有創新意義和時代特色的美德教育體系,其內容應包括:
1.惜時觀念。惜時是一種美德。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李白“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陶淵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文嘉“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等詞句,都是在勸人珍惜時間?!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古訓更是婦孺皆知。這些傳統惜時觀念與當前“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是一致的。然而當前大學生群體時間觀念差,惜時意識淡薄,把大量的時間消磨在手機、網絡、游戲、娛樂、戀愛等事情上,浪費大好光陰。構建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要繼承和弘揚傳統惜時觀念,教育引導大學生珍惜大學四年的黃金時期,多讀書,讀好書,做有用之才。
2.重視內在美的觀念??鬃犹岢觥袄锶蕿槊馈?,孟子認為“充實謂之美”,荀子有“形象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之說,都表達了對“內在美”的崇尚。這些思想與對大學生的美德修養要求相符。然而當前部分大學生愛慕虛榮,追求時尚,隨波逐流,注重外在美,輕視內在美,這些不良風氣嚴重扭曲了大學生人格和行為。因此,構建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要汲取傳統文化中精神美勝于形體美的思想。
3.人當立志的觀念。古人特別重視立志,孔子提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觀點,墨子提出“志不強者智不達”的見解,諸葛亮認為“志當存高遠”,曹操留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名句,蘇軾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論述,古人把“志”作為成功成才的重要條件。反觀當今大學生,有明確志向者少之又少,學習漫無目的,沒有發展目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者大有人在,整體狀況令人擔憂。實際上,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有“堅忍不拔之志”,大學生美德教育要汲取傳統文化中人當有志的觀念,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做好人生發展規劃。
4.舍生取義的觀念。孟子提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司馬遷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文天祥提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生死觀、義利觀,其精神仍值得倡導和弘揚。見利忘義不可取,舍生取義當發揚,社會需要充滿正能量的大學生。舍生取義傳統美德是當代大學生美德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
5.自強不息的觀念。中華民族發展史是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頑強拼搏、接續奮斗、創造偉大成就的歷史。中國古代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的繁榮發展和輝煌成就是自強不息、努力探索的結果。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要繼承和弘揚自強不息的求索精神,使之融入我們的道德血液,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6.誠實守信的觀念。《老子》中的“輕諾必寡信”,《論語》中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民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史記》中的“一諾千金”,都體現了古人對誠信的重視。誠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是一種個人修養,也是一種道德準則。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朋友,進而維護更高層次的社會關系。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集體、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笆挪涣ⅰ笔莵児挪蛔兊娜松芾?。誠實守信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美德,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7.尊老愛幼的觀念。尊老愛幼、兄弟相親、夫妻相敬、男女平等、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今社會仍需要提倡和弘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美德教育開始。
8.律己修身的觀念。崇尚個人修養,是我國的重要道德傳統?!墩撜Z》中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吾日三省吾身”;《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原毀》中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等,這些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積極意義,都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借鑒的美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以上八個方面內容既繼承了傳統美德的精華,又反映了新的時代要求,共同構成了當代大學生美德教育科學體系,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高明峰,余遠來.構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6(2).
[2]張鵬路.論弘揚傳統文化與美德視角下的高校道德講堂建設[J].湘潮, 2016(2).
基金項目:
本文是2016年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美德教育體系建設創新研究”(項目編號:ZY20161013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李長亮,男,煙臺南山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是大學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