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術芳
摘 要 高職教育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否,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本研究以湖南省某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對其教育資源利用現狀展開個案分析,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總結出高職院校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原因,最終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 教育資源 利用率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07
Research on Utilization Ratio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Shufa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ly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his study takes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case of the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ummed up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cause analysi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ducation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是高職院校得以生產和發展的土壤,是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教育資源的數量、質量、配置結構和使用效率,不僅影響著學校的科研和教學水平,而且制約著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發展潛力。目前,我國在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同時,存在著教育資源浪費現象,如何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現象是一個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以湖南省某高職院校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形式,以一個學期為計算周期調查該校教育資源(主要包括:教室、圖書資料 、多媒體設備、實訓設備)的利用效率。
1 高職院校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根據調查,某高職院校共有教室85間,實訓室108間,根據教室平均使用天數/一學期總教學天數140天,計算出該高職院校的教室使用率達到94.5%,實訓室使用效率達到82%,該校教務處人員反映,教室資源比較緊缺,部分課程因為教室資源緊張而不得不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教室和實訓室資源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經費不足。
2005-2011年,我國高職教育經費總投入增加了2.7倍,其中政府撥款增加了4.5倍,我國高職教育經費投入取得一定成績,對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是,根據統計公告,2015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幅分別為:15.07%、16.85%、19.90%、20.07%、12.67%;[1]職業教育的發展經費在整個教育經費中增長幅度最小,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投入與國民教育體系其它類型教育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教育經費短缺影響了高職教育快速健康的發展。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國家財政壓力的增大,政府在職業教育財政撥款體制方面進行了某些改革,財政性教育投入比例逐年遞減,然而,過分依賴政府的職業教育投資體制依然存在,職業教育投資供給不足己成為制約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同時,由于教育分擔機制不完善,社會分擔的能力比較薄弱,社會團體和公民辦學經費、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僅占高等教育經費的2%和1.4%,[1]使得辦學資源全面緊張,很多高職院校面臨著教室數量不足、儀器設備短缺的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1.2 現有教育資源利用率不高
通過對某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訪談,獲取了該校圖書資源利用率的相關數據。該校共有藏書458320冊,正在流通書籍約232406冊,流通類書籍占圖書總存量的50.7%, 圖書借閱率方面,借閱率最高的是文學書庫,借閱量為55.41%,其次是自然科學類書庫,借閱率為42.97%,借閱率最低的是教師資料室,借閱率僅為0.03%,整個圖書館的平均借閱率僅24.03%,圖書質量不高是造成借閱率偏低的主要問題。
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對高職院校進行辦學評估和檢查時,一般設有具體的量化指標,比如圖書擁有總量以及人均圖書擁有量,對圖書質量如圖書的專業覆蓋度、出版年限等沒有明確的要求。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應付檢查,短時間大量采購大批書籍。如某些工程類院校為了應對上級主管部門的教學評估和檢查,在缺乏論證和調研的基礎上派一些完全沒有學科知識背景的老師盲目采購了大批工程類書籍,這些書籍因為專業適用性不強,理論性偏低,借閱率偏低,造成了資金的大量浪費,并且影響廣大師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知識擴展的效果。[2]這種重“量”不重“質”的突擊采購嚴重脫離了購書應滿足讀者需求的主旨。同時,為了保證圖書擁有總量達標,對一些時效性書籍并沒有進行定期整理剔除,大量應該被淘汰的“古董”書籍多年無人問津,依然存放在閱覽室,這不僅浪費了圖書館的存儲空間,而且增加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妨礙了師生對于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學技術的獲取,甚至誤導學生,降低學生的求學滿意度。
2 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主要途徑
解決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最需要的就是經費,在職業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況下,高職院校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轉變觀念,不再把財政撥款作為經費的唯一來源,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調動多元主體參與高職院校建設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為高職院校爭取建設經費。
2.1 多渠道籌措資金,緩解教育資源的緊張
(1)積極爭取政府資金。在高職教育普遍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為保證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近年來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的項目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當然由于經費有限,挑選辦學能力突出,辦學水平一流的高職院校進行投資,如2006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項目,國家安排了20億元重點支持這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設。因此,學院要努力建設自身,提高自身軟實力,加強自身的競爭力,爭奪有限的教育資金支持,同時,全校上下要意識到爭取辦學資源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校上下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從上到校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協同合作、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爭取省級,國家級各類項目和科研經費支持。
(2)重視校友力量。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經費來源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源于校友捐贈,在斯坦福、耶魯等名校中,校友捐贈金額甚至超過了學費收入總額。學生的學費、財政撥款和社會贊助是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企業或個人之所以愿意對高校進行金額不菲的捐贈,有很大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母校是學生畢業多年仍然會想起的地方,甚至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回憶母校的點滴時熱淚盈眶。這些校友功成名就之后,大多愿意為母校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校友捐贈既體現關心教育、回報母校,也是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宣傳的一種途徑。[3]比如湖南大學校友熊曉鴿在2016就曾捐贈1億元給母校興建張藝謀藝術學院,來表達自己對于母校的一往情深。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校友的力量,成立專門的校友組織機構,做好畢業生的跟蹤聯絡工作,通過校慶祝、校友聯誼會等方式邀請校友到學校參加活動,及時了解母校的辦學現狀和辦學需求,積極爭取校友的幫助和支持。
(3)積極嘗試BOT模式。湖南本科院校的新校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多學校引入BOT方式,即興建、營運、移讓。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些基礎設施并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高校的BOT模式主要是為了緩解高校建設初期經費不足的問題,高校通過BOT模式招募社會資本參與高校硬件設施建設,如修建學校的食堂、學生公寓、大學生活動中心等,教師和學生通過付費的方式參與使用,社會資本在收取一定年限的服務費之后,基礎設施移交給政府和學校,再由學校進行管理。[4]這種融資方式在湖南本科院校運作較為成熟,高職院校也可以嘗試使用BOT模式,通過招投標模式邀請企業參與學生公寓、食堂、學生活動中心等,產品和服務主要面向在校師生,成本和收益相對穩定,項目風險較小,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BOT模式可以提高高職院校辦學硬件水平,保證師生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
2.2 多層次加強管理,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高職院校的物力資源一般由資產管理部門通過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歸口管理,資產管理部門按要求一年組織兩次資產清查,一次為各部門自查,一次為資產處實地清查,各高校資產管理部門雖然幾乎都出臺了資產管理條例,但是內容多為原則性、政策性的框架性規定,對于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權責劃分缺乏操做性和具體性。同時,對于違反資產管理的行為缺乏相應的約束性,因此,高校各部門在處理具體的資產管理問題時仍然感覺無“法”可依,工作積極性不高,導致資產管理任務仍然集中于相關職能部門手中,管理重心未能下移。另一方面,由于資產管理任務未能真正下移、分解, 導致學校資產管理部門面臨任務繁重,人手短缺的問題,資產管理人員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需要處理,沒有時間精力對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優化、整理,更無暇進行自我學習和提高,工作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倦怠、偷懶的行為,這些都對高職院校資產管理能力造成了負面影響,實際上,高校資產管理是一項重要、復雜、細致的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改善:
(1)調配利用率低下的教學資源。資產管理部門要利用校園網信息化、網絡化優勢通過資產管理系統搭建共享信息服務平臺,對學校教育資源進行系統登記和管理,對教育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時統計和隨時跟蹤,對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動態及時管理。對于學校內部一些使用率低下的教育資源,需要通過調配至其它具有較高使用率的部門, 或者通過校內部門的共享來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對于大型實訓設備和高檔實驗器材,要打破以院系為單位的設備管理體制,轉而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建立綜合性的實訓中心, 允許全校所有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使用,全面實現資源共享, 發揮人力、物力、財力的綜合效益。對大型固定資產進行年終清查和年度報告,對各院系開展資產評估與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資產管理部門的調劑職能,對資產流向進行合理引導與有效控制。[5]
(2)淘汰沒有使用價值的教學資源。對于已經沒有使用價值的物質以及辦學過程中不能為人才培養和教學研究繼續發揮作用的物質,需要及時報廢和淘汰。在鑒別教育資源使用價值時,要把握幾個原則,第一,使用壽命,一般的教學設備如電腦、多媒體、實訓設備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如:電腦這種更新速度比較快的電子產品,使用年限一般為8~10年;第二,實效性。所謂實效性是指教育資源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期限,超過這一期限,教育資源的有效性將會降低和變緩,甚至失去價值。比如圖書館里的教輔資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一部分非基礎性教輔資料將不可避免地被淘汰,因為繼續使用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損失,從而降低效益。資產管理部門要依據這兩條原則,對已經不能發揮教育功效的教育資源進行及時的報廢,采用拍賣或者招標等公開處置方式,必要時委托中介對失效資產進行報廢評估,最大限度地獲取其殘值收益。[6]
(3)提高資產管理水平。提高資產管理水平關鍵是要提高管理機構的運行能力以及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對于前者, 高職院校應架構起有由資產管理部門以及二級單位共同組成的資產管理體制,同時制定資產管理條例,對資產管理范圍、管理分工、管理實施、管理目標等進行明確說明,保證全員參與、全程管理、精細管理等理論融入到管理條例當中,將資產管理職責分解、融入到資產處和院系管理體系中去,從而保證資產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對于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則主要通過業務培訓、自主學習等方式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文化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術,除此之外,還要善于運用激勵措施使管理者不斷學習與管理工作有關的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學、心理學、學校管理學等知識,在管理者內部營造一種主動學習、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建設一支業務熟練、樂于奉獻的資產管理隊伍,保障高職院校的資產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高校的進行。
3 結語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經過不斷發展已經完成了前期的規模擴張,目前進入質量提升新階段,我們要不斷挖掘高職院校內部潛力,優化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系統,提高高職院校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運行,真正做到人盡其才,財盡其效,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過程中的浪費,才能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在內涵建設上,實現我國職業教育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重點課題:學院辦學資源利用率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CYKY2015005)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馮愛玲.高校新校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2] 尤春光.我國高校辦學資源的構成與整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
[3] 翟帆.2013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發布[EB/OL].2013-07-18.
[4] 歐億容.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建設節約型高校[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
[5] 李淑敏.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
[6] 黃聰英.新常態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教育探索,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