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宏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能夠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出現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的問題,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還應該采取有效對策,幫助學習突破重點和難點,有效完成教學內容,密切教學工作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促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文章探討分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和完善對策,希望能為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啟示和借鑒。
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觀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導致地理教學依然脫離現實生活,“生活地理”內容匱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教學內容太多局限于知識點內,不能在這些知識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適當拓展地理知識的思考。二是初中地理教師缺乏對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持續性研究的積極性,教學成績評價過多注重對學生分數的提高,而忽視學生生活地理素養的培養;三是受中考壓力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生活地理化的聯系和體驗,而過多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忽視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只有實施地理教學生活化,通過實際的地理教學能夠得到正確的、積極的驗證。
二、如何做到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地理知識抽象且難懂,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所講的內容,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以具體的實例解決抽象的知識點,一方面學生能很快的接受;另一方面也教會了學生用知識聯系生活中的現象,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互動,引導著學生發現身邊的地理現象。地理學科是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得出來的結論,有據可循,學生應以求知的欲望去探索地理知識的世界。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舉一些案例,讓學生在案例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聯想到案例,運用到生活,激發更多的熱情去學習地理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實例的由來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之時,收集生活資料或是老師的教學經驗,盡可能地準備一些與生活貼切的實例,用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興趣,引出教學的內容。例如,為什么一天是24個小時,一年是365天?教師就可以引出要講解的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內容。有了問題就要思考,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可以督促學生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當知道答案之后,對知識就加深了印象,同時發現地理知識的神奇之處,體會了地理知識的魅力,激發了探索地理的興趣,自然而然的學習成績也就提高了。
(二)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發現地理
在課堂上,有老師的舉例引導,問題探索。在生活中,便要有一雙探知的眼睛,學習地理的求知心。初中生可以在寒暑假,或者一些課余零碎的時間多出去走走,探索地理的奧秘。知識記在自己的腦中才是真正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獲得更多地理常識,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既然說生活中存在很多地理知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種種現象就要問問自己能否用地理的知識解釋。例如,建造小區房時,怎么樣控制樓面的朝陽;每天的天氣預報是如何檢測的等現象,都能夠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學生們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探索了自然的奧秘,將自己日常見到的地理現象用學習的知識來解釋。還可以通過書籍和網絡查找,尋找感興趣的自然現象,積累課外知識。作為一名初中生,應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保持想要探索世界自然奧秘的心,碰見問題敢于提問,敢于質疑,培養求知精神,開闊眼界,及時和老師、同學交流,共同學習。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
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推動教學活動有效開展。例如,在洪澇災害這節內容學習時,可以結合九江地區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分析當地夏季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對策。這些問題與周圍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通過調查分析,查閱資料可以的得知,當地為山地丘陵地區,過度砍伐、植被破壞、當地為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豐富,這是導致洪澇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預防這些問題發生,應該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為農業種植和人們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四)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可要求學生收集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地理故事,并指導學生利用地理課程中所學習的地理風向標知識來判斷操場旗幟的飄揚方向,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主要目標在于指導學生回歸生活,讓所學的地理知識為實際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釋自然中出現的現象。例如,在進行“太陽與地球的運動”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太陽在一天中的變化情況,然后根據太陽的方位提出相應的問題,若學生只能觀察到其表面現象,教師便及時進行補充,借此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對日常生活的幫助,從而幫助學生走進生活、貼近生活,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在當前的教學體制改革下具有深遠的、積極的意義。相關的初中地理教師應當認識到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所在,并積極改進教學策略,提升教學實效,力求通過科學的實施策略,使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效得到凸顯,使學生的綜合地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慈穎.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探討———以湘教版八年級地理《季風氣候顯著》一節為例[J]才智,2011,25:161-163
[2]陳海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中學課程資源,2014,10:16+18
[3]梁會成.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5(2),29.
[4]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6),104
[5]馮利奎.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