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
摘 要:構建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高校課堂通過優化教師、學生、教科書的關系,使之形成協調、高效的課堂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才能形成高校課堂。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引導;興趣;建設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一直是學校高效課堂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效課堂是指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活動,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的課堂。這是新的教學理念下給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應如何構建這種高效課堂呢?
一、教師主導地位不動搖,明確目標,加強引導
要做到課堂高效,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跟得上要求,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動搖。教師必須先吃透教材,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把握教材的主旨,弄清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就是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然后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分析教材、領悟教材,適時開發深意。要結合學生的水平,變“組織教學”為“創境激趣”。知道引導是“說書人的引子”,要精粹、要短;要讓聽眾很快安靜下來,進入狀態,巧妙地銜接到說書人要講的故事中去。怎樣在課堂上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需要教師用智慧、用細節去精心營造。優秀的引導應做到:“銜接緊密”“引起興趣”“富于實效”。導入課堂的高效性為教學在備課時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活動,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更不能為熱鬧而活動,一定要讓學生能通過每個教學環節收獲什么,在高效的理念指引下進行教學。
二、教師抓住課堂,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問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規環節,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創造、表現的機會。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探討”。讓學生擺脫教師那種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探求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一節語文課的效率高低,往往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問題設計的層次化,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進行積極地思考,進而討論和解決問題,高效地實現學習目標。
三、激發興趣,提升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積極性就高,課堂效率自然會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四、高效課堂的學生主體地位不動搖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早在上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們能講……”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只有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要學生養成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變“鞏固知識”為“張揚自我”。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
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重任,語文教學目標中也明確揭示出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道德與學生個體和未來生活的關系。語文教學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容納了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民族文化的精華,而且張揚著華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興旺發達的民族傳統和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躬行實踐,自覺做中華民族和世界先進人文精神的傳人,要充分發掘這些人物和精神蘊涵的內在神韻,精心地選擇、組合、疏導,在人物形象與學生心靈中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使學生的靈魂超越時空,與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進行交流溝通,沐浴他們的人格光輝,感受他們的精神道德力量,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和陶冶。
總之,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應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