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我們所說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在一個小集體中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在組內承擔著獨特的角色。本文就運用合作學習展開敘述。
一、把合作學習運用到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一)學生需要去掌握合作學習的能力。社會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合作學習的能力成為了一項對人才的單獨形式的考核標準。培養學生們之間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已經迫在眉睫[1]。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身體和心理都飛速發展的時期,所以更需要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上展開合作學習的滲透于教育工作。
(二)切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倡課堂的開放式互動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引入。因為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所以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合作能力的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與要求,即是教師要逐步的養成學生的觀察、感受、體會、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的認識與能力,初步的養成其與社會進行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同時不斷優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為今后展開合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用合作學習提升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更要在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合作共事的過程之中積極的查找自身的不足之處,讓自己的各方面都趨于完善。在一些學校或者是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當中,逐步的養成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層面的目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會不知不覺的滲透對學生適應集體生活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屬于集體中的一部分,不能夠脫離集體而生活。
(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幫助教師們更好的建立學生群體的人生觀與價值觀[2]。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之所以說他們特殊,主要是因為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一旦對事物擁有了錯誤的認識,就會逐漸引導他們誤入歧途而不可自拔。進而慢慢形成了偏離社會主流文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最終發生與社會脫軌的可怕現象。
所以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同學們在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逐漸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良性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二、怎樣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引入合作學習
(一)提倡學生在課前做好合作工作。合作的前提是一定要在一個集體當中的,除了班級這個大集體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部組件幾個小集體。例如,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同學進行分組。分組的標準不能夠盲目的按照學號或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而是要有更深層次的科學依據,例如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內容來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更加科學的分組。例如,在講到《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們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然后準備一些平時他們自己用來緩解壓力和情緒的方法,在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同學。可能會有學生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緩解壓力,還有一些學生會選擇運動流汗的方式來舒緩壓力,甚至有其他同學干脆選擇在被窩里睡大覺來舒緩壓力,這些都是學生們平時實際用來控制情緒緩解壓力的有效辦法,所以教師要鼓勵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勇敢的與小組同學分享,這樣就能發揮到合作共贏的力量,在以后鬧情緒的時候多用其他人提供的方法來做情緒的主人。
(二)共同合作探討學生共性問題。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中,常常會出現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對全班的學生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合作中鼓勵每組同學進行自主的探索,同時引導小組的組長起到帶頭的榜樣作用。
例如,在講到《拒絕誘惑》這一單元的時候,同學們可能并不會意識到自己身邊的哪一些因素是誘惑,還有就是這種誘惑究竟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傷害。教師可以讓小組先進行探討,然后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說自己和小組成員平時都喜歡什么。有的學生可能會說他喜歡玩游戲,喜歡看視頻,喜歡看漫畫和小說還有的同學會說喜歡讀課外讀物,喜歡跑步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認清哪些愛好可能是在學習過程中的誘惑因素。告誡學生們愛好要用在合適的場合里,并引導學生學會去抵制這些誘惑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合作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具有課外延伸性[3]。所以教師并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在課后合作學習的意識。督促學生們在課后積極的開展有關的課外活動。例如,在學習完《我國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形勢》這一課程之后,教師們應該讓學生們應用課上所講的內容,以小組的形式對人口現狀做一個調查。當然,考慮到實際情況,教師應該為學生們適當的縮小課后調查的范圍,可以把范圍改成學校人口或者年級人口調查。從而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三、應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到的事項
(一)關注思想品德教育觀念的更新。作為現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師,在教材改版以及教材內容的多次變動之后,要及時的抓住更新的思想道德的教育觀念,不斷對自身的教育知識進行更新與完善。在課程的改革之后,教師更要注意到提升自身對于教材內容的認知水平,做到對原有的教學理念與方式的更新換代。只有教師自身牢牢把握住思想道德課程的核心概念,才能夠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完善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往的教學評價多是對學生采取試卷測評的方式,然后以成績高低對學生進行排名。但是這種方式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并不適用。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的小組里采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從側面考察每一位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的同學的性格特點、思想品質等等。
綜上,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要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課程中融入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師必須要做到積極的引導班級中的同學參與到小組的互動中來,加強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淑麗.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小班化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0):93.
[2]萬福.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09):192.
[3]牛賢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探析[J].亞太教育,2015(08):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