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波+秦梓棟
摘要: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是新時代對于新型武警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強軍目標的指引下,圍繞思想政治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和學風養成為依托,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強軍目標;武警院校;院校建設;轉型發展
一、前言
推動軍事院校的轉型發展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在新世紀做出的重大的決策部署。這就要求軍隊能夠整合院校教育、部隊訓練以及職業化教育等方面的資源,形成一體化的新型的人才培養機制。我軍一向重視部隊各類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并視之為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保障手段。作為軍隊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軍隊院校對于實現國家提出的科技與人才的雙強軍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更加恢弘寬闊的眼界,以強軍目標作為行動指引,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快軍隊院校的改革步伐,順利實現軍隊院校轉型發展的有序、平穩過渡。武警院校作為軍隊院校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承擔處突維穩、執勤反恐等武警人才的重任。因此,推動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提高武警人才的培養效率與質量,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應對。
二、強軍目標的基本內涵
隨著我國在新時期綜合國力的加強,各種利益沖突與對抗更顯激烈,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多樣化的威脅,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因素交織在一起。這對我國的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會見解放軍代表時提出了“聽黨指揮、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
(一)聽黨指揮為強軍之魂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的前提條件,有助于永葆人民軍隊的本色。它體現了我軍的性質和根本宗旨,也是人民軍隊的靈魂、立軍之本。聽黨指揮,可以確保軍隊的忠誠可靠和純潔性。它可以起到保證黨指揮槍的作用,已經成為了黨的三大法寶之一。首先,它體現了我軍根本的性質宗旨。從歷史上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發展與壯大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作為黨完成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我軍一直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圭臬,這也是我軍的政治建軍方向。其次,它關乎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能否成功。經過不斷地試驗和篩選,中國人民做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選擇。這是中國人民歷史性選擇的結果,也是符合歷史邏輯的結論。只有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保證我國的國家性質不改變,永葆人民的江山不變質、不褪色。第三,它是確保我國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工具。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應對我國國內外各種挑戰的重要安全保障。
(二)能打勝仗是核心和關鍵
我國經歷了數十年的和平時期,軍隊曾經一度對于打仗的概念非常陌生,或者說感覺距離戰爭非常遙遠。但是,任何一支軍隊都是為了以軍事手段保證國家的根本利益和安全利益而存在的。軍隊永遠只存在著兩種狀態,即打仗和準備打仗。作為一支人民軍隊,必須建立起以戰止戰和威懾戰爭爆發的能力,必須具備極強的行動力和戰斗力,并且具有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能力。通過各種軍事能力的建設和積累,確保打勝仗的能力,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作戰要求,以自身的實力來保證戰爭的最終勝利。首先,它是對人民軍隊的基本要求。我軍誕生于武裝斗爭的歷史環境,并伴隨著戰火紛飛而不斷地成長、成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為實現黨的階段性歷史任務而浴血奮戰,并取得了卓著的歷史功績。在新的歷史年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定位我軍“能打勝仗”的要求,為我軍的建設發展以及軍校的轉型發展指明了奮斗方向,從而加速了軍事斗爭準備的緊迫感和現實性。其次,它是我軍新的歷史使命使然。黨不僅對人民軍隊提出了更高的實戰要求,而且也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充分信任和嚴格要求,為人民軍隊的改革發展、遂行多樣化作戰任務以及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提高了行動的方向。
(三)優良作風是根本保證
政治工作是我軍在戰爭中致勝的強大政治優勢。隨著軍隊改革的不斷深入,優良的作風仍是應當予以保留與發揚光大的精神力量。為此,必須堅持“求實、務實、落實”的要求,從思想上樹立實戰的觀念,做到戰備訓練的實戰化要求,以優良作風鍛煉實際戰斗力,以便實現提出的強軍目標。
三、以強軍目標為抓手推動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
武警院校是培養武警人才與骨干的重要基地,在實現強軍目標時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依托軍隊院校培養合格的人才在我國具有歷史傳承。我軍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舉辦過大量不同的軍事院校,為革命事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我國歷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軍事院校的人才培養作用。隨著歷史的變遷,軍隊院校逐漸成為了培養強軍人才的主要渠道,從而為軍事院校的轉型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條件。其次,建設現代化武警具有必然性。以習主席提出的強軍目標為指針,武警院校的新型人才培養工作和院校的轉型發展必然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從而為培養現代化武警工作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
四、促進武警院校轉型發展的對策
強軍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應有之義。因此,我們站在更加寬廣的歷史舞臺上,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實現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首先,要堅持思想政治建設不放松,以高度的政治理論自覺和牢固的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化解各種與“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思想相悖的思想觀念的負面影響。軍校學員要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爭做忠誠的人民衛士,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第二,要以強軍目標為指引,探索更佳的武警人才的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用性,把各類資源整合、投放到實戰性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要盡量縮短人才培養到人才應用的距離,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形式。第三,要以強軍目標為指引,加大人才培養中的重大基礎性、現實性課題的合力攻關,樹立科研為實戰服務和軍民科研融合與合作的理念,做好武警部隊實戰工作的參謀和顧問。第四,要以良好的學風、作風的養成作為重要抓手,形成良好的成長成才的良好氛圍,為武警部隊輸送更多優秀實戰化人才。
五、推動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需要具備改革創新的精神
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關系到強軍夢能否很好得以實現。因此,我們必須要以改革創新的膽識,主動作為,深化改革,積極推動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首先,要實現教育理念上的突破。以實際工作中需求來牽引院校的轉型發展。要為武警部隊遂行各項任務要求培養實用性的人才,為學員的職業化發展鋪就寬廣的發展道路。其次,要實現教育模式上的突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問題意識,立足現實問題的探討與研究,透過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的教學相長,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第三,要實現學科建設上的優化設置。要突出特色學科,優化重點學科,孕育新興學科,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法訓法上的改革創新,實現以學促戰、以學助戰的效果。第四,拓寬武警院校與地方大學、外軍院校的學術交流的路徑與渠道,培養戰、訓、學合三為一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武警院校人才培養的層次和質量。
六、結語
總之,武警院校的轉型發展已進入了關鍵階段。我們要以強軍目標為指引,通過改革創新,培養更多新型軍事人才。
參考文獻
[1]單繼輝. 緊緊圍繞強軍目標加快院校轉型發展步伐 為建設現代化武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N]. 人民武警報,2013-09-11(001).
[2]高東升,趙淑珍. 用強軍目標統領武警院校轉型發展[J]. 國防,2014,(11):75-77.
[3]邵送兵. 論習近平強軍思想[D].西南政法大學,2015.
[4]張量棟. 推進院校轉型發展應處理好的五對關系[J]. 國防,2013,(11):53-54.
[5]鐘季. 適應武警院校改革,實現院校管理轉型發展[J]. 才智,2017,(03):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