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要:在當今世界上,國家不僅僅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文化軟實力也成為了國家建設、成就中的重要一環。時代在變,文化藝術也在變,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引領文化藝術潮流,成為文化藝術工作者占領時代先潮的重要命題。本文緊隨時代文化藝術風潮,為文化藝術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參考和提議。
關鍵詞:元素;傳統文化;形式;融合
一、文化的分類
為了更好的遵循改革規律,筆者把文化分為了三個大類,一個是“形式文化”,比如說:美術、音樂、動作(舞蹈)等,另一個是“文學+形式”,比如電視劇、電影、動畫等,最后一個大類是純文學。此處的“形式”并不是指的文化藝術作品完全流于形式,而指的是將文化藝術依形式的方法展現出來。其中,“形式文化”,如美術,可以由多種圖像形式元素綜合在一起以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音樂,則可以將各地區、民族的音樂旋律融合在一起,每一種旋律,均可作為藝術作品中的音樂形式元素。在“形式文化”可囊括在“文學+形式”里,也可以獨立成章。比如,動畫片是由美術和文學情節、音樂、聲音等組成的,其中作為“形式文化”的美術或是音樂都可以囊括在動畫片這個“文學+形式”這個文化門類里。(見圖1)
二、文化藝術中的元素
在文化藝術改革中,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化藝術中趨勢化的要素。比如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結、青花瓷、唐三彩、剪紙、旗袍、書法、國畫、景泰藍、瓷器、中國太極、武術、古曲、皮影戲……等等一系列中國元素,作為作品的趨勢化要素,已經融入文化藝術作品的方方面面,這些中國元素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東方文化藝術璀璨的魅力。在當今世界上,無論是中國的美術、音樂、舞蹈、影視作品,還是文學、雕塑、動畫,中國元素都以其獨特的視角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形式文化”和“文學+形式”兩種大類的文化藝術形式里,元素是文化藝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的要素。比如:幽默、啞劇、舞蹈、游戲、動漫、雜技、芭蕾、體操、武術、音樂等,文化藝術的形式均可以將上述文化元素兩兩或者多個合一,形成新的文藝類別。以雜技為例,雜技+芭蕾、雜技+體操、雜技+舞蹈、雜技+啞劇、雜技+幽默、雜技+音樂等多種形式均可呈現出獨特的、嶄新的魅力。(見圖2)這種新興的文化藝術門類我們可稱為“微融合”,而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創新”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文化藝術門類相融合的過程中,不能照搬形式,而是可以把兩種甚至多種藝術形式通過創新的手段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其中藝術家的修養也是作品創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在“形式文化”和“文學+形式”范圍內的文化藝術創新并不局限于一兩門學科門類,而是可以貫穿在“形式文化”和“文學+形式”范圍內的絕大多數文化門類。藝術都是相通的,把文化藝術形式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元素”,則可創造出新的文化藝術樂章。比如,音樂可將現代音樂和民族傳統音樂融合在一起,形成嶄新的樂曲風格,水墨畫則可以和服裝設計結合起來,形成糯軟的江南服裝畫卷。不管是音樂、還是美術,無論是音響形式,還是圖像形式,兩種藝術門類都是用“形式元素”來表現的,因此,“形式元素的變革”可作為音樂或者美術改革創新的牛鼻子。本文以音樂和美術為例,說明“元素”在文化藝術發展中的變遷和應用。
以傳統民樂和現代音樂元素結合為例,央視叮咯嚨咚嗆第二季中,黃齡的《花好月圓》融合了蘇州評彈《西湖月圓》選段,一曲悠揚的音樂在吳儂軟語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醉人心脾。其中的蘇州評彈選段則是《花好月圓》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也是音樂形式的一個融合要素。在音樂里,音樂形式就是一段段特色的音律,各種音律,也就是音樂文化元素,組成了一曲曲悠揚的旋律。
在美術的創新變革中,中國傳統元素已在現代藝壇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交融,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形式美感,這些形式構成了組成優美畫卷的一個個重要的元素。
由此以來,不管是音樂還是美術,“形式元素”構成了現代作品的特定符號,而這些符號則可以通過創新和融合,也就是把不同的元素甚至不同學科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嶄新的藝術形式。同理,電視劇、電影、動畫等“文學+形式”的藝術門類能夠細化成一個個獨立的藝術門類,比如動畫片是美術和文學情節、音樂、聲音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文學+形式”的動畫文化類型,這個“文學+形式”的藝術門類也可以將“形式”中的各種形式元素應用進來。
三、文化藝術元素發展的歷史及未來趨勢
文化藝術中的元素不僅僅可以運用在同一藝術門類里,更可以進行跨界融合,使之產生新的藝術形式。并且,不止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藝術元素可以進行融合,元素的范圍可謂是十分寬廣。
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均有不同的文化藝術特色,千百年來,已經形成了經典的民族之花,在現代樂壇中,民族風已經開始打出了中國的民族特色之牌。無論是民歌還是刺繡,其形式可謂是千變萬化。以音樂為例,將每一種民族特色音律加入現代歌曲中,如中央電視臺的叮咯嚨咚嗆節目,就將傳統的音律進行創新、融合,使得傳統的民歌精粹融入了現代的音樂旋律中。比如尚雯婕的《夜之繆斯》,便融合了花腔漁鼓中的《要荊州》,將空靈、悠揚的融合旋律貫穿始終,讓聽眾享受了難得一見的聽覺盛宴。又如薩頂頂的《自由行走的花》則融合了昆曲中的《牡丹亭·山桃紅》。將傳統特色民俗中的昆曲和現代的歌曲相互碰撞,撞出了一曲曠世佳作。在視覺藝術中,民族特色也在創新的道路上彰顯了她的魅力,比如苗銀、苗繡,將它們與現代藝術元素融合起來,便可以看到嶄新的視覺盛宴。
無論是傳統文化藝術元素還是民族風特色元素,都可以為我們展開一部絢爛的饕餮盛宴。在未來的“元素之路”中,元素的范圍可以遠遠不限于此,將文化元素細化,并進一步創新融合,可得到更多的嶄新文化藝術之路。如,在服裝設計中縫紉的“線跡”,一個簡單的縫紉走向,便可以創造出多種多樣、美輪美奐的服裝。比如,用縫紉“線跡”縫出英文字母,(見圖3)用“線跡”縫出立體
的服裝“雕塑”造型,(見圖4)等等。再如,在小小的衣領設計中,不同的設計效果,照樣設計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佳品。比如將仿生與服裝結合,則形成了像蘑菇般的衣領造型(見圖5),如蓮花瓣的衣領造型,(見圖6)都形成了高雅、優美的服裝形式及造型。
除了元素細化融合外,跨界融合也是文化藝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比如茶藝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它則是由“勞動”+“舞蹈”結合成的,成為了千年不敗的藝術瑰寶。用舞蹈舉例,僅僅是民族舞蹈,便可以形成“民族舞蹈+體操”、“民族舞蹈+勞動”、“民族舞蹈+武術”等多種嶄新藝術形式。
總結:
文化藝術是相通的,在“形式文化”和“文學+形式”這兩種文化形式里,“形式元素”的融合發展將會創造出文藝百花盛開的新局面,創造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藝術門類,無論是美術、音樂、舞蹈、影視等多種形式,在現代這個瞬息萬變的潮流里,只有大膽的勇于創新,才能緊隨時代潮流,創造出不朽的文化藝術樂章,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