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妍
【摘要】課外作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讓學生熟悉知識的運用,并且可以延伸老師的教學,是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方式。由于課外作業對學生的這些益處,所以老師在對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時應該先從提高每節課的基本知識運用和教材對學生能力發展的要求入手,布置作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構思有針對性的作業,使得課外作業變成輔助小學英語教學的奇葩!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外作業 輔助 英語教學
我國在推行素質教育中首要的計劃就是對學生進行減負,在這種大環境中怎么樣給學生設計合理的作業往往使老師們頭疼。給學生布置何種英語作業以及通過何種手段布置,成為了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生正處在各項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其興趣的培養、學習技能的提升都可以通過課外作業這一手段來進行提升。因此作業的布置應該面向廣范圍的學生,使其能讓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減負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把控好作業量,盡量減少需要機械重復的作業。在設計作業時應從教材出發,緊緊把握住教學大綱,使作業同每節課所講的內容相對應。遵從以上幾點,老師在對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時應該先從每節課的基本知識運用和教材對學生能力發展的要求入手,布置作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構思有針對性的作業,使得課外作業變成輔助小學英語教學的奇葩!
一、形式多樣,五彩繽紛
小學生是一個樂于接受并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群體,所以,作業設計上一定要以多角度為基礎,如聽、說、讀、寫多形式(字母、單詞、句型、對話、短文、演小品等)以此增加小學生的活動參與積極性,在活動中增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能力的學習和發揮。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有效注意時間并不長,所以,在落實多樣性原則的過程中要注意預防題量太多與題型繁雜的問題。作業設計務必要精選精編,作業量不能過多亦不能過少,應以合理為宜。比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可選擇性作業,也就是讓學生根據興趣來選擇作業。如學生學習完Christmas后,教師設計以下選擇性作業:
(1)依據圖文結合的方式描繪出一張中西方節日對比連環畫。
(2)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一些兒歌。
(3)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小短文朗讀作業,在課堂上朗讀。
(4)根據部分學生情況設計一些能夠流利讀課文的作業。
如此一來,學生便可以根據興趣來選擇作業了,比如愛好畫畫的學生會選擇畫畫,老師則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欣賞與評論,喜歡唱歌的同學可以選擇第二項,使學和唱融為一體,由此來起到熟練閱讀的目的。比如,部分學生慣于套用以下歌詞來唱歌:
Merry 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e spring,
In the winter.
Merry Christmas Chinese and English.
Merry 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We draw a Christmas tree.
We give presents,
We sing Christmas songs.
Merry Christmas everywhere.
作業設計好并布置完畢后,教師還應該給予檢查,還應該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來讓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比如舉辦英語角等豐富第二課堂的活動,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說、唱、演等作業)在活動中進行展示,教師也應該在活動過程中給于更多鼓勵和贊賞,在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后,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更濃烈。與此同時,也應該把一些實踐性強的作業視為作業設計中的一部分,以有效起到培養與提升小學生創新與動手能力的目的。
二、循序漸進,流光溢彩
作業題的編制應該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來開展。留給學生的作業任務需以有序、臺階式為主,以起到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的目的,使他們步履從容的完成每一項作業任務,并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
1.畫畫學英語應以由簡到繁的方式退步推進,比如先學習單個物品寫單詞,之后再到句子、對話,連環畫式故事則應該放在最后。
2.作詞套曲的也應該由簡到繁的方式推進,最初先由簡單兒歌入手,然后再慢慢套用詞和句子,之后是熟練掌握曲目直至自由創作。
3.短文和小品的編寫都應新舊知識融為一體,由少到多,程度低的3—5句,5—7句,之后根據個人能力不斷加強。對于那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老師應該先把對話編號,由學生填詞與句子,由此來培養他們的自編意識,提升自編能力。
4.貪多嚼不爛是學習領域的至理名言。
三、新舊結合,光彩奪目
英語學科的特征是非常鮮明的,學習者不僅要堅持學習,還要堅持復習。基于此,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該把新舊語言材料有機的融為一體。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英語對話“What are you doing? I am sweeping the floor.”時,主要學習的是第二句話的現在進行時事態,第一句話的學習可以鞏固原先的舊知識。老師可以制作一些包含一些單詞單復數活動場面的涂色卡,每一幅涂色卡都是用現在進行時態的表達方式,教師提供基礎的人稱以及事件,引導學生寫出“ What is Helen doing?She is washing the dishes. What is Mike doing?He is cleaning the table. 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eating fruit.”這類語句。教師也可以在涂色卡前后添加一些簡單的語句,通過這些簡短的語句可以使個張圖色卡組成一個連續性的小故事,這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在下次上課的時候,學生可以交流自己的作品,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通過小品把故事表現出來。學生在這種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可以鞏固舊知識并且學到新知識,使所學知識得以融會貫通。在學生學習完food這一章節時,可以使學生采用Festival那一章節的英語表達方式,對中西方的文化和飲食進行比較,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英語小品的創作,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
四、展示互動,異彩紛呈
英語教學中課外作業種類多,收檢過程不好統一,但是作業只有配合及時的檢查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目前小學教育面臨的現狀是教師少、學生多,師資力量短缺,這導致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困難,因此老師要尋求多樣的查閱作業形式,例如:
1.豐富英語興趣活動,向學生提供展示平臺。
a.設立英語園地,對喜歡唱歌跳舞表演的同學提供舞臺,每節課預留出相應展示作業時間。
b.舉辦英文歌曲演唱、講英語故事、朗誦、演講等的比賽活動。
2.師生互動批改,鼓勵學生自評。
a.需要書寫的英語作業,老師可用抽查的方式,只批改一部分同學的作業,并且不定期展示優秀的學生作業。
b.如果作業數量太多老師無法進行批改,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小組長,作業讓組長檢查并且負責登記,然后把經濟表交給老師。
c. 學生自己做一個作業袋,在其中收集自己的書面作業,保存整理畫、唱、湞、讀方面的作業,每到規定的時間段就對作業進行一次整理總結,給學生課堂時間對其進行互相交梳評價。
作業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其承擔了教師和學生溝通橋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上交的作業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掌握程度,以及間接分析其教學方法的對錯。學生也通過老師對作業的批改和點評,認識到自己學習的不足,通過老師鼓勵性的評語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獲得充實感,加深對老師的好感,從而促進教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切實的鼓勵,贊揚學生的進步,用合理方式指出學生的錯誤和疏忽,重視程度較低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過程中要具有負責任和細心的態度。
在教育界有句話這樣說:“具有想成功的動機才能很好地激發人的學習。”學生都希望被認可,希望取得好的成績,獲得贊揚,這種動機對于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情緒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這種情緒的展現方式也會體現在作業中。在教師制定課外作業時,應該利用好這種情緒力量,減少機械性地重復作業,多設計一些自主題目,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課外作業成為課堂知識的延展,變為幫助英語教學的奇葩!
參考文獻:
[1]郭苑怡.小學英語“創意、發展新元素”作業的實踐探索[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2,(12):73-75.
[2]李艷.小學英語家庭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英語教師,2013,13 (3):2-5.
[3]張靜,戚瑩瑩.小學英語作業應著眼于學生語言技能的提升[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6,(10):50-52.
[4]黃曉蘭.淺談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方法[J].小學時代:教師,2012,(10):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