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波 趙凡
【摘要】 目的 探討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節段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15例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脛腓骨多節段骨折患者納入觀察組, 15例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脛腓骨多節段骨折患者納入對照組。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67.6±30.7)min與對照組(75.4±33.2)min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76.4±8.4)ml稍低于對照組的(81.2±9.9)ml,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切口(10.8±2.1)cm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3.0±3.7)c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6.2±1.1)個月短于對照組的(7.9±1.5)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觀察組優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 對照組優7例、良3例、可3例、差2例,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節段骨折與現行鎖定鋼板內固定遠期效果相近, 但前者手術切口小, 術后恢復快, 具有一定優勢。
【關鍵詞】 脛腓骨骨折;多節段骨折;交鎖髓內釘;內固定;鎖定鋼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32
脛腓骨骨折是長管狀骨骨折最常見的部位, 是高能量暴力損傷的常見類型, 約占全身骨折的13.7%[1]。脛腓骨骨折常表現為多節段性骨折, 其中腓骨骨折相對脛骨簡單, 采用鋼板固定可獲得較好效果;脛骨骨折情況復雜, 內固定有一定難度。本研究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節段骨折,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15例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脛腓骨多節段骨折患者納入觀察組, 其中男7例, 女8例, 年齡17~65歲, 平均年齡(39.7±13.5)歲, 均為單側受傷(左側6例, 右側9例),
脛骨骨折部位為脛骨中上段骨折8例, 脛骨平臺并脛骨中段骨折7例, 均合并腓骨骨折, 受傷原因為車禍傷11例、高空墜落傷4例。選擇同期15例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脛腓骨多節段骨折患者納入對照組, 其中男10例, 女5例, 年齡19~61歲, 平均年齡(37.1±12.1)歲, 均為單側受傷(左側7例, 右側8例), 脛骨骨折部位為脛骨中上段骨折9例, 脛骨平臺并脛骨中段骨折6例, 均合并腓骨骨折, 受傷原因為車禍傷12例、高空墜落傷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行腰硬聯合麻醉, 仰臥位, 患肢驅血后大腿根部氣囊止血。先用鋼板螺釘固定腓骨骨折, 以骨折處為中心作縱行切口, 牽引復位后于腓骨外側貼附鋼板, 骨折斷端處分別擰入2~3枚螺釘。脛骨骨折則采用交鎖髓內釘固定, 于髕骨下緣至脛骨結節上2 cm做一縱行切口, 將髕韌帶縱行劈開, 暴露脛骨平臺前緣及其下方斜坡骨皮質, 用三角錐于脛骨平臺做一直達脛骨骨髓腔開口, 可適當擴髓。將軟枕墊于患肢膝下方, 太高消退, 小腿遠端自然下垂。助手左手貼脛骨上端, 用力屈膝95~125°, 右手向下牽引踝關節使脛骨復位。于髓腔開口處插入導針, 在導針引導下將術前根據健側測量數據匹配的髓內釘回旋轉式插入。C臂透視骨折復位后, 瞄準器輔助鎖定遠端鎖定, 粉碎性不穩定性骨折不加壓, 穩定骨折適當回抽加壓, 鎖定近端鎖定, 上尾帽, 生理鹽水沖洗上傷口, 留置負壓引流裝置后逐層縫合傷口。術后抬高患肢, 常規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對照組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前準備、麻醉及腓骨固定同對照組, 先用鎖定鋼板在小腿表面標記兩端螺釘孔各3~4個, 分別于小腿內側的近端和遠端各做一切口, 與筋膜與骨膜之間置入根據貼附部位的解剖形態塑性好的鎖定鋼板, 先于脛骨近端鎖入螺釘1枚, 行牽引復位, 脛骨遠端用克氏釘作臨時固定, C臂透視確定復位滿意后, 兩端分別擰入3~4枚螺釘, 固定后撤除克氏釘, 其余操作及術后處理同觀察組。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和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切口、骨折愈合時間。末次隨訪時采用Joner-Wruhs評價標準[2]將臨床療效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67.6±30.7)min與對照組(75.4±33.2)min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76.4±
8.4)ml稍低于對照組的(81.2±9.9)ml,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切口(10.8±2.1)cm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3.0±3.7)c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6.2±1.1)個月短于對照組的(7.9±1.5)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觀察組優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 對照組優7例、良3例、可3例、差2例,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內固定術在骨折復位、固定中具有微創、穩定、術后恢復快等特點, 已成為骨折固定的首選方法。脛腓骨骨折中脛骨骨折的處理是術后功能恢復及骨愈合情況的關鍵。目前脛骨骨折的內固定法主要包括交鎖髓內釘、鎖定加壓鋼板固定[3]。張增高等[4]研究發現, 上述2種內固定在脛骨開放性骨折中均可獲得預期治療效果, 但髓內釘生物力學更加穩定, 且可促進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張慶等[5]研究發現交鎖髓內釘為髓腔內固定, 應力分散, 斷端吻合更加穩定, 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保障, 骨折愈合時間段;髓內釘不占用小腿軟組織空間, 不影響局部軟組織血運, 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及軟組織壞死, 并發癥少。術中擴髓不但增加了髓內釘于髓腔的接觸面積、提高固定穩定性;其產生的骨髓殘渣可作為骨折斷端填充物, 可達到誘導新骨發生的作用[6-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末次隨訪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觀察組手術切口短、骨完全愈合早,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節段骨折與現行鎖定鋼板內固定遠期效果相近, 但前者手術切口小, 術后恢復快, 具有一定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昌海, 王占朝, 陸驊, 等.經皮鎖定鋼板與傳統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8(17):2703-2708.
[2] 章年年, 葉招明, 任偉峰, 等.交鎖髓內釘與鋼板內同定微創治療脛腓骨多段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 2015, 28(4):363-367.
[3] 郎榮華, 徐敏銘, 吳海賢, 等. 3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對比.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4):48-50.
[4] 張增高, 周曉東, 趙啟愛, 等.脛骨中髓內釘與鎖定加壓鋼板分期修復脛骨開放性骨折的生物力學特點.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19(48):7790-7794.
[5] 張慶, 張廣程, 狄東華, 等.閉合脛腓骨多段骨折兩種微創治療方法病例對照研究.臨床醫學, 2016, 36(2):11-13.
[6] 白祥, 禹寶慶, 顧龍殿, 等.應用微創經皮接骨板內固定技術與帶鎖髓內釘治療開放性C2型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骨與關節外科, 2014, 7(5):363-366.
[7] 谷雨, 王璐. 交鎖髓內釘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段骨折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6(3):194-197.
[8] 萬勝, 周雄, 洪勇, 等. 交鎖髓內釘結合鋼板微創內固定治療脛骨多段骨折.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6, 31(12):1328-1329.
[9] 林華波. 交鎖髓內釘結合鋼板內固定促進脛腓骨中下1/3段骨折愈合的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69-70.
[10] 張寶斌, 王新會. 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股骨多節段骨折.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2, 27(3):283-284.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