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 并探討相關防范對策。方法 選取行人工流產術的疤痕子宮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 另選擇同期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非疤痕子宮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行常規人流手術, 統計兩組患者人流術中出血量, 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大出血、子宮穿孔、漏吸、吸宮不全、術后感染、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人流術中出血量為(166.45±40.39)ml, 對照組為(123.14±38.56)m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484, P<0.05)。兩組患者均未見子宮穿孔者。觀察組患者術后大出血(1/50)、漏吸(2/50)、吸宮不全(2/50)、術后感染(2/50)、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1/50)發生率均略高于對照組(0/50、1/50、0/50、1/50、0/5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增加明顯, 應做好術前風險評估, 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保證人流手術患者安全。
【關鍵詞】 剖宮產;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分析;防范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42
剖宮產術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分娩方式, 對于保障母嬰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剖宮產術需作切口打開宮腔, 因而勢必會引發疤痕形成, 進而導致疤痕子宮[1]。但是, 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大環境下,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占比升高更為明顯, 而這類患者人工流產術風險較高, 成為當前婦產科臨床面臨的棘手問題[2]。為此, 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疤痕子宮患者50例和非疤痕子宮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 對比分析了兩組的人流手術風險情況, 旨在為疤痕子宮人流手術提供一些臨床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疤痕子宮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 另選擇同期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非疤痕子宮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早孕者, 子宮B超檢查均正常, 符合人工流產術手術指征。觀察組患者上次剖宮產切口均位于子宮下段, 孕次1~2次, 平均孕次(1.52±0.43)次, 年齡 24~36歲, 平均年齡 (30.03±6.12) 歲, 孕周4~7周, 平均孕周(4.67±1.53) 周, 子宮疤痕年限1~5年, 平均(3.02±2.32) 年。對照組患者無剖宮產史和子宮手術史, 孕次1~2次, 平均孕次(1.48±0.52)次, 年齡 23~36歲, 平均年齡 (30.61±6.42) 歲, 孕周4~7周, 平均孕周(4.52±1.48) 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人流手術, 術前嚴格進行婦科檢查、B 超檢查、檢測血常規及出凝血時間, 術前常規消毒, 并進行宮頸軟化, 根據患者宮腔深度選擇合適的吸管刮宮腔, 采用宮頸旁阻滯麻醉, 術中出血量較多者給予20 U 縮宮素宮頸注射[3]。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人流術中出血量, 并觀察患者術后大出血、子宮穿孔、漏吸、吸宮不全、術后感染、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不良反應情況, 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人流術中出血量為(166.45±40.39)ml, 對照組為(123.14±38.56)m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484, P<0.05)。
2. 2 兩組人流術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見子宮穿孔者。觀察組患者術后大出血、漏吸、吸宮不全、術后感染、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發生率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長期以來, 我國剖宮產開展水平較高, 且受二胎政策影響, 剖宮產術開展率進一步提高, 有效保證了孕婦生產過程安全性, 但疤痕子宮患者也顯著增加[4]。目前, 婦產科人流手術患者中,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占比顯著升高, 臨床文獻報道顯示其手術風險較大, 主要表現為手術出血量大、子宮穿孔、術后大出血、吸宮不全等風險高, 這類患者人流手術安全性相對較低[5, 6]。本次研究也發現, 觀察組人流術中出血量為(166.45±40.39)ml, 對照組為(123.14±38.56)m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484, P<0.05)。兩組患者均未見子宮穿孔等嚴重不良反應者。觀察組患者術后大出血、漏吸、吸宮不全、術后感染、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發生率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剖宮產后疤痕子宮患者人流手術風險較非疤痕子宮者顯著增加, 因而必須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以保證手術安全性, 具體如下。
3. 1 術前精細檢查與準備 術前, 需詳細了解患者病史、用藥禁忌等, 并進行嚴格生化指標檢查和超聲檢查, 通過B 超檢查仔細評估子宮大小、形態、著床位置、血供分布情況等, 觀察是否存在引起子宮異位、疤痕處子宮肌層不健全/內膜質缺乏彈性等問題, 根據患者情況設計手術, 同時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前后注意事項, 提高依從性。
3. 2 術中強化環節控制 術前先降解宮頸纖維組織膠原, 再充分軟化宮頸, 優先考慮使用超前鎮痛, 減輕患者痛苦, 降低宮頸損傷、人工流產綜合征等風險。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和出血量情況, 發現出血增多者, 及時注射縮宮素。
3. 3 強化術后監測 疤痕子宮患者術后觀察時間適當延長, 密切關注患者出血量等情況, 同時教授患者不良反應辨別方法, 告知患者及家屬發現異常反應立即來院復查;同時, 離院前進行相關健康教育指導。考慮自我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 預防術后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增加明顯, 應做好術前風險評估, 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保證人流手術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董徐男.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探討.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34):182-183.
[2] 吳丹霞, 張睿, 陳志遼, 等.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和防范分析. 中外醫療, 2010, 29(12):47.
[3] 陳躍華. 剖宮產后瘢痕子宮早孕人流術治療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20):3032-3033.
[4] 朱婷婷. 剖宮產后瘢痕子宮人工流產手術的風險及防范性措施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24):78.
[5] 錢曼娟. 哺乳期疤痕子宮人工流產手術方法及風險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1, 20(12):56-57.
[6] 陳小江. 剖宮產后瘢痕子宮早孕人流術563例臨床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24):34-35.
[7] 黃曉燕.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風險和防范研究. 現代養生b, 2014(14):80.
[8] 舒偉群.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人流手術的風險及預防措施. 健康必讀(旬刊), 2013, 12(10):371.
[收稿日期:2017-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