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 在現階段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統籌構建城市和鄉村土地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加強了城市和鄉村土地的利用價值,進行了科學合理規劃,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帶動城市和鄉村經濟增長,促進城市和鄉村的發展和進步,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存在的差別。文章介紹了城鄉土地發展的現狀,闡釋了城鄉土地統籌構建的意義和要求,著重分析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土地市場統籌構建的策略。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城鄉土地;統籌構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54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5- 0118- 02
0 前 言
在現階段,我國城市和鄉村土地市場在土地流轉方式和交易方式上都展現出一定的特征。統籌機制不完善和鄉村土地利用率低均是當前我國城市和鄉村土地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急需我國科學合理地統籌和構建城市和鄉村的土地。本文就著重地闡釋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土地市場構建。
1 中國城鄉土地市場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城鄉土地市場發展現狀
在現階段,城市和農村的閑置土地還比較多。著重突出的是在農村,因為農村具有很多的貧瘠土地區域。而且,在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在不斷地提升,商業和工業也隨著發展起來。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農村中的很多人才流入到城市中,農村中的土地就出現無人管理等問題,土地的利用率逐漸下降。因此,農村的土地建設就更加落后,在農村就出現大量土地閑置的問題[1]。
1.2 存在的問題
統籌機制不完善是當前城鄉土地市場發展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雖然在現階段,已經相應地建立起土地產權管理機制,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可以從城鄉市場整體發展來看,存在設備不完善的問題。比如在土地市場中通常情況下會出現土地價格不斷上漲的現象,在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城鎮和農村資金緊張的問題,導致城鄉土地建設發展緩慢。另外,從土地制度管理的角度著手,在進行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和構建的土地管理制度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縱觀城鄉土地的開發和利用,雖然城鄉土地的閑置沒有出現相關問題,但是很多企業都會受自身條件等的限制,不能遵循國有土地出讓合同,進而延長了土地建設施工的時間。城鄉土地的閑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因為很多企業不能嚴格按照土地建設規范建設土地,均運用土地較好的區域,就會導致很多偏遠地區的土地資源出現閑置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土地建設規范,對土地建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2]。
2 城鄉土地市場統籌構建的意義
能夠對城鎮和鄉村的閑置土地進行統籌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城鄉閑置的土地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提升了城市和鄉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不會在出現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保證了鄉村土地資源和城市土地資源一樣具有價值。為完善城市和鄉村土地建設提供了保證。另一方面,能夠科學合理地統籌構建城市和鄉村土地會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效益,促進城市和鄉村的發展和進步,還改變了之前城鎮和鄉村土地在市場中存在的弊端。
3 新型城鎮化的含義及對土地市場的要求
3.1 新型城鎮化的含義
在20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新型城鎮化”這一詞匯,但是現階段的新型城鎮化卻和20世紀80年代的城鎮化有一定的差別。現階段的新型城鎮化須從產業支撐、人類居住環境、社會保障和生活方式為出發點和著力點,進而實現鄉村到城市的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需要遵循著生態文明發展的理念,并且呈現出集約、綠色、低碳等特點。在構建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人的價值,從農村和居民的經濟利益出發,保障城市和城市、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協調發展。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城鎮的質量和內涵[3]。
3.2 新型城鎮化對土地市場的要求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對土地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地了解城市土地市場和農村土地市場發展的狀況和特點,需要重新審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道路。通常情況下,新型城鎮化所發展的主要內容和土地市場運行的內容存在很高程度上的符合。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我國土地市場的發展和社會的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急需城市和鄉村進行統籌發展。在遵循國民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對土地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保護新型城鎮的環境和景觀,還要運行高效的規模經營方式。
4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土地市場的建設
4.1 完善優化城鄉土地市場內部機制
4.1.1 完善優化城市土地市場內部機制
雖然我國在土地市場中建立了相應的管理體系,但是還存在一些土地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城市土地市場內部機制應該從城市土地的轉讓方式、土地結構、土地壟斷閑置等方面入手。可以建立多個土地評價機制,為土地提供報價標準。同時,還要多土地壟斷現象進行嚴厲處罰,完善相關土地管理機制,提升對土地監督和管理的力度。
4.1.2 完善優化農村土地市場內部機制
農村土地主要以宅基地和耕地為主,宅基地的數量和需求量也體現出一定的優勢,能夠進行很大空間的升值。但是農村土地的流轉主要以口頭形式為基礎,不能夠很好的保障村民的權益,繼續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一定的規范和制約,完善和優化鄉村土地建設的市場機制。在能夠穩定和保障土地承包的基礎上,把耕地轉向大型種植和農業發展等層面,進而保證村民的收入不斷地提升[4]。
4.2 做好城鄉土地市場之間的連帶建設
4.2.1 集體建設用地入市
進行集體建設用地是對傳統建設用地的發展和革新。并且需要從“三確一分”方面著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進行土地確權。土地確權主要包括對土地的使用權進行確認,之后進行相關資料的登記,頒發證書等,進而保證農村土地完整、權責明確。二是確定價格,在城市土地市場中建立價格機制,進而確定集體建設用地的價格,保證同地同權同價。三是確定收入分配比例。合理規定出政府、開發商、村民等之間的收入分配比例。四是進行分類設計,在進行用地規劃的過程中就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方案,進而保證土地的合理利用。
4.2.2 發展鄉鎮級城鎮化
發展鄉鎮城鎮化應該以城鎮發展為側重點[5]。縮小城鎮和鄉村之間存在的差異。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著農民發展利益為主,以此保證區域經濟能夠協調發展。同時對鄉村的周邊進行合理規劃,注重生態和環境的質量和內涵。而且在農村土地財務管理上建立財務公開制度,建立鎮域帶等形式,以此保證城市和鄉村之間能夠進行統一協調發展。
5 結 論
綜上所述,新型城鎮化的提出促進了城市和鄉村經濟的發展。統籌和構建城鄉土地須從完善和優化土地內部機制和做好城鄉土地之間的連帶建設為著力點,在統籌和構建土地市場的基礎上能夠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和鄉村土地建設,使鄉村的發展更趨于城市化,加強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融合。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圣平,王宇. 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規則之構建——兼評重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模式[J]. 法商研究,2016(1).
[2]葉紅兵,池源. 城鄉統籌視角下的農村土地市場改革[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12.
[3]李藝,張宇. 土地流轉制度下構建城鄉統籌社會保障體系探析[J]. 中國市場,2015(3):48,66.
[4]韋鴻,魏鳳秀. 城鄉統籌視域下中國農村土地制度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2):107-110.
[5]陳利根,張金明. 城鄉統籌一體化與土地法的協同創新——土地法的體系化立法模式構建[J]. 河北法學,2013(9):1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