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瑩+王曉蘇
摘 要:服裝網絡市場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上購物來購買服裝,服裝網絡市場漸漸深入人心。本文將研究對象定位于在校大學生,通過對幾百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他們進行交流,得到數據。再通過科學的分析統計,將數據匯總、計算、繪制圖表最終得出結論。大學生服裝網絡市場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并且越來越向往個性化。
關鍵詞:服裝網絡市場;市場分析;發展趨勢;大學生;個性化
一、引言
當今社會人們不再滿足于衣食住行,生活質量的提高來自于對生活多方面的享受。“衣”也不再僅僅滿足于“衣可以蔽體”,不再滿足于建國初期每家每戶衣服的縫縫補補、從年長到年幼傳遞,更注重于日常生活、工作中個人身份和地位的體現,以及個性化的需要。而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都知道90后是計劃生育最嚴的一代,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外在也更加注重。為了在服裝設計中彰顯越來愈多的個人元素,部分客戶群轉而傾向于購買定制服裝,但現在的大部分定制服裝,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二、市場分析
1.服裝市場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市場的發展一直很可觀!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到2015年服裝市場成交額(單位:億元)的數據,服裝市場成交額大體從2008到2015年服裝市場成交額呈現一個上升的狀態,逐漸從2008年的2826.58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4615.81億元,占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100133.79的4.61%,比2014年的4.51%,同比上漲了0.1%。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近十年的數據顯示服裝市場的發展前景依舊是十分開闊的。
2.網絡市場現狀分析
通過我們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合肥大學城和各大高校的走訪、發放問卷和研究討論,我們得出了下表的數據。如圖1所示,大學生平均一個月網購次數所占比例的餅狀圖,圖中可以看到,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面基本不網購的學生僅僅只占到了大學生總數11%,而網購次數在3~5次的學生最多高達54%,網購1~3次的居中大約在28%。然而購物在5次以上的學生是最少的大約是7%,我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大學生經濟還不獨立,受父母所給的生活費的限制,并且在宿舍生活,很多步入社會或者組建家庭之后才會考慮到的問題,身為大學生的他們還沒有考慮到;這僅僅是一方面原因,還有可能是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網購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令學生缺乏安全感。
3.目標市場分析
接著我們對大學生網購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調查,我們發現服裝配飾占的比重最大,此外我們還發現女大學生網購的次數普遍要比男生多,并且大多集中在服裝配飾和化妝品,從而造成了服裝配飾和化妝品在大學生網購中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大。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男生女生在網購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服裝網絡市場的目標客戶主要還是針對女大學生,女大學生對“美”的渴望可能相對男生更加強烈一點,而男大學生就更多的關注電子產品與食品。在交流中我們還了解到大多數男生對外在的要求往往是千篇一律,而女生大部分追求潮流對外在的要求則是種類豐富且富有個性化的。這就引發了我們另一個思考!
網絡服裝市場就目前來看種類雖然很多,但是大學生這個年齡段來說,審美大多相似。而且一個學校的學生大多是數以萬計的,有50%以上的大學生都表示在學校里面不愿意遇到穿相同衣服的人。于是大學里面就流傳著一句話“撞衫不可怕,誰丑誰尷尬!”可見撞衫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都困擾的問題。我們調查顯示在購買服裝配飾的人群中,有超過65%的人都因為在校園里撞上同款,而放棄繼續穿戴該種款式??梢娋W絡服裝市場不能再局限于幾種款式各種不同價格的售賣,更要體現在針對不同客戶的想法設計獨特而具有個性化的服裝。
這一點在6月份這個畢業季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畢業季拍畢業照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然而各地區的照相館提供的拍畢業照時的服裝,款式單一,品種缺乏,導致同一大學城各大高校的畢業照大同小異,拍照服裝用了再用,有很大一部分人對這樣的畢業照都表示很不滿意。大學畢業是一個人青春的節點,是一個人邁入社會的標志,是最最充滿回憶的地方,畢業照也是很多人珍藏的回憶,獨特而富有集體特點的拍攝服裝能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已經出來工作的他們相信也有這個經濟實力負擔的起一套富有班級或學校特色的畢業照服裝。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得人數創歷史新高,估計達到了765萬人。如果畢業照服裝僅有20%的人采用了個性化的服裝定制,就有150萬的潛在客戶。
目前服裝定制市場還處于萌芽發展階段,例如,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內市場上,如果客戶渴望在禮服中參入更多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因素,一套禮服的價格至少在10萬元以上,并且對著客戶個性化要求的提高,這個價格價格更高,但是這樣高的價格也伴隨著更高的利潤,于是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加入到訂制服裝的行列中。隨著近年來個性化消費的發展及消費者對著裝要求的提升,市場的定制需求將不斷增加。
從而可以看出,這也是未來服裝網絡市場關注的一大熱點。
三、發展趨勢
1.個性化
近幾年網絡上比較流行的幾個網上購物、購衣APP或網站,2016年,中國網絡市場中,天貓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京東位于第二。與2015年相比,唯品會、聚美優品的份額有所增加。從增速來看,京東、蘇寧易購、聚美優品的增速高于網絡行業39.0%的整體同比增速。但是整體來看阿里及京東仍然在網絡購物行業保持絕對的優勢。如下圖2所示:
圖2中看到的都是B2C也就是所謂的企業對消費者,近年來這樣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難有大變動,即使唯品會在最近幾年市場份額一直在擴大,但是依靠特賣已經難以突破天貓和京東在B2C市場的地位。只有通過C2B即消費者對企業,各大網絡APP的格局才有可能大變。個性化應該實現大眾化,服裝網絡市場不應該局限在一板一眼的批發然后銷售,也不應該局限在消費奢侈品的消費者中,應該跟上現在客戶群對于個性化的需求的潮流,在大學生這個“標新立異”的群體中,站住腳。
當然我們所說的個性化不只是說款式、圖案的多樣化,代表了按照客戶的要求設計出符合客戶心意的服裝,而且還為一些體型特殊的人群訂制尺碼不大眾化的服裝。
2.潛在的困難和機遇
首先是原料供應方面的問題,如果一個設計師在今年設計了明年應該會流行的款式、樣式畫出了圖紙,在挑選原材料(主要是布料)的時候,原料供應商會要求達到一定的量才給發貨,然后原料在加工過程中廠商也會要求達到一定的量才會給予生產。這一量化的生產就失去了個性化、差異化的意義。
其次是渠道,現在的大部分APP或者購物網站都會收取高昂的費用,基本上消費者每在這樣的APP或購物網站上面花費一塊錢,就只有一半是會到商家手里。短時期內要想創造一個可以和淘寶、京東三足鼎立的APP是很難的。
最后我們說一下機遇,3D智能打印就是服裝個性化的機遇,未來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客戶通過網絡下單,商家通過3D打印工場進行加工,然后在最短的時間利用線上的方式送到客戶面前。但是如果這個項目的初期是大學城的話,就會省去很多運輸成本。
四、結論
當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漸漸的被滿足之后,消費者的心理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象征,特別是90后的大學生,大多家庭條件在小康水平左右,他們更加向往差異化、個性化的服裝,而網絡幾乎是新一代大學生的代名詞。服裝網絡市場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趨勢是年輕人豐富的消費行為的必然結果,也是不得不順應的潮流。誰能夠在未來的服裝網絡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就不能再滿足于傳統的淘品牌,應該把重心放在個性化服裝設計與定制上。
作者簡介:張麗瑩(1996- ),女,安徽銅陵人,安徽財經大學2015金融學院學生;王曉蘇(1995-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2015工商管理學院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