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對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前后圍手術期實施具有針對性護理工作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人數有3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圍手術期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5.41%)明顯比對照組(21.63%)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100.00%)明顯比對照組(75.6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前后圍手術期實施具有針對性護理工作,可大大的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術后的恢復周期,且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鼻竇炎;圍手術期;鼻內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73.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093-02
鼻竇炎的主要誘因是鼻竇黏膜遭到細菌感染產生膿液后流入鼻腔內。臨床上將鼻竇炎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鼻竇炎一般由各種細菌感染導致,多是由于感冒之后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鼻竇炎一般是由急性鼻竇炎得不到徹底治愈或者不斷的反復發作引起的。對于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來說,他們各項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差,對于手術的承受力更差,再加上手術極有可能會使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將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恢復。該文作者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為對象開展研究,分析對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前后圍手術期實施具有針對性護理工作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進行手術治療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人數有37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男性1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是(45.61±0.19)歲,平均鼻竇炎病程是(0.65±0.47)年;觀察組圍手術期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是(46.52±0.17)歲,平均鼻竇炎病程是(0.69±0.52)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圍手術期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對患者進行評估 入院后,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除鼻竇炎和糖尿病以外的其他疾病。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飲食、血糖等相關指標,評估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情況以及術前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以上的基本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1.2.2 術前血糖控制護理 醫護人員講解并指導患者對糖尿病有正確的認知,包括合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正確使用胰島素和藥物、監測并控制血糖的意義等。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為主。每天在患者空腹及餐后2 h對血糖進行監測,根據測定的血糖值,給予患者適量的胰島素或者口服類藥物對血糖加以控制。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尤其是需要注射胰島素的,要注意患者每餐進食量,避免出現進食量少、胰島素注射量多導致低血糖情況發生,若護理的過程患者出現心悸、饑餓、煩躁、意識喪失等情況,要及時通知醫生予以處理[1-2]。
1.2.3 術前心理護理 因為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性并不了解,大多會處于緊張的狀態。此時,護理人員要詳細的講解鼻內鏡手術的相關知識、手術流程及安全性,并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預,消除患者心理負擔,增強其與疾病抗爭的信心,保證以最佳狀態進行手術。
1.2.4 術前的基本準備 進行手術的前1 d,要給患者剪鼻毛,清潔鼻腔內的衛生,做好交叉配血工作,另外還要對患者進行普魯卡因試敏。若是男患者,在手術前的早晨將胡須刮干凈。如患者中有進行全麻的,要在手術之前的6~8 h禁食。
1.2.5 術后的疼痛護理 若術中進行局部麻醉的,術后要幫助患者保持半坐臥位,若術中進行全部麻醉的,術后要幫助患者拿走枕頭并保持平臥位6 h后改半坐臥位,以便減輕患者鼻部和頭部的疼痛,保持呼吸和引流的暢通。對于不習慣用嘴呼吸的患者,要給予噴喉嘴口含,以便于人工氣道的形成,從而減輕因通氣不順暢導致的頭痛。另外,護理人員也可以播放一些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心理上緩解疼痛感。若患者疼痛難忍,護理人員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鎮痛劑。
1.2.6 術后并發癥護理 一般術后并發癥有以下幾類:①鼻出血。若患者鼻內出血量較多、痰內帶血量也比較多,要及時的通知醫生,幫助其進行止血。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切勿將鼻內填充物拔出,以免引起鼻內出血。②腦脊液鼻漏。若患者術后鼻內有水性分泌物流出,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取半坐臥位,然后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并將分泌物送實驗室檢驗。③眶周血腫。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視力狀況,并幫助醫生將鼻腔內的填充物進行抽減。為降低眶內壓力,必要時要給予患者20%的甘露醇進行靜滴。
1.2.7 術后的飲食護理和血糖監測護理 因術中患者常有咽血情況的發生,術后極易引起惡心、飲食不振,所以要保證患者營養均衡。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合理的進食,術后3 d之內進食半流食,術后的3 d之后進食普食,并指導患者要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為主。另外術后要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1 d/次,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患者適量的胰島素或口服藥物。
1.2.8 術后預防感染護理 術后患者常伴有痰中帶血,所以要做好口腔護理。護理人員在執行各項清潔護理工作時必須要執行無菌操作,避免術后感染,合理給患者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1.2.9 患者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要督導患者每天監測血糖,進行適當的運動,并要求其在出院后的1周之后進行復查。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如下:①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有術后感染、術后出血、術后鼻腔粘連。②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以自制表格進行調查,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類(總滿意=很滿意+滿意),患者及家屬在這3類對應位置進行勾選。
1.4 統計方法
選取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5.41%)明顯比對照組(21.63%)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100.00%)明顯比對照組(75.6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一般是由患者的鼻竇腔內出現的炎癥和化膿引起的[1]。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醫學上應用的微創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雖然在鼻腔鏡的監控下實施手術來治療疾病的手段日漸的得到了普及,但是對于非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患者對于手術的承受力是極差的,再加上手術的刺激會使患者的血糖有所提高,將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周期和并發癥發生率,因此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恢復[3-4]。
該文研究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為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圍手術期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顯示:①患者接受治療后,就不良反應發生率而言,觀察組患者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5.41%)明顯比對照組(21.63%)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接受治療后,就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而言,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100.00%)明顯比對照組(75.6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前后圍手術期實施具有針對性護理工作,可大大的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術后的恢復周期,且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在臨床治療上具有較大的意義,可在臨床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愛群.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鼻內鏡術的配合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4(16):317-318.
[2] 梁秀連,李幺琴,馬笑珠,等.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鼻內鏡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2):42-44.
[3] 胡曄,何杏英,李艷,等.預防糖尿病患者鼻內鏡術后并發癥護理干預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21):3349-3351.
[4] 鄒利芳,林愛桃.經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人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9):162-163.
[5] 楊海剛.經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64例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4):687-6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