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國現有的金融法律體系及控制機制難以滿足日益開放的金融市場發展需求,面對一些常年積累及潛在的各類金融風險,保護我國金融經濟安全的任務已刻不容緩。我國必須要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積極創新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企業的內外監控機制的建設,從而有效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關鍵詞:金融;金融風險;金融改革;金融監管
所謂金融風險,就是指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金融危機即是大規模、大范圍內金融風險的集中爆發,造成貨幣信用市場秩序混亂,使貨幣持續快速的貶值,股市狂跌或崩盤,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金融風險的破壞力巨大,涉及領域十分廣泛,是危機國家經濟安全和金融發展的罪魁禍首,因此,我們必須培養金融風險意識,積極做好防范工作,維護國家金融經濟的安全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約,逐漸擴大了對金融市場的開放力度,加強對金融市場的創新建設,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價值。但是,在對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積累了一些潛伏性的金融風險,嚴重威脅到國家金融安全的發展,因此,完善金融風險抵御系統,健全國家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長遠發展的重點研究項目。
一、我國現階段的主要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概念,從我國現階段金融市場發展來看,我國金融風險主要有股市風險、市場風險、銀行信用風險及非法金融活動風險等幾大類。
1.股市風險
股票市場的社會屬性使其更具有透明性和公開性,因此,盡管我國目前股票市場的融資量僅占總融資量的10%,股票市場仍然是我國金融風險的重點危險源之一。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數以千計,總籌集資本超過三千億元,有三萬億的資本在股票市場中流動,但是,我國股市基本結構的不完善,使股票市場潛在了巨大的風險。一些股票中介機構利用股市制度的漏洞,甚至是造價欺瞞投資者。我國入市主體大戶資金大部分是國有資產,小戶資金許多都是些下崗人員積攢來的積蓄,在這種條件下,一旦股票市場有任何風險顯現出來,都有可能造成股市的秩序混亂乃至股市崩盤,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和公民的經濟利益。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市場利率、匯率等因素的不利變動造成的經濟損失的風險,由于我國市場利率的體系還未完善,市場利率變動帶來的金融資金影響遠不如資本主義國家金融市場明顯,因此,我國市場風險主要源于匯率的變動,在外匯交易業務及外匯資產領域中最為突出。此外,市場結構的不成熟使金融機構為提高行業競爭力采取各種手段,嚴重阻礙了金融市場的秩序發展。
3.銀行信用風險
銀行信用風險是我國現階段最大的金融危險,是指借款人無法依照條約履行還貸付息的責任造成銀行資金的損失的可能性。我國銀行信用風險主要體現在不良貸款數額巨大、負債比例狀況嚴峻、資產流動力減弱等方面。目前,提前消費觀念的盛行,使信貸金融市場得以快速發展,信貸資產以經成為社會金融資產的主體,占有80%以上的資產比例。根據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規定,逾期、呆滯、呆賬指標要求不能超過8%、5%、2%,而根據調查顯示,我國逾期呆滯貸款的數額占貸款總額的30%左右,并呈持續上漲趨勢。在巨大的不良貸款數額沖擊下,我國銀行資本出現了龐大的赤字,長此以往,銀行信用風險必定會成為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威脅對象。
4.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非法金融活動風險是一直潛伏存在的危險因素。其主要由非法設立的金融機構通過非法手段擅自辦理各項金融業務,其主要依賴于一些地方政府及部分官員為了一己私利,忽略國家法律規章制度,擅自批設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進行面向社會的金融業務辦理活動,一些合法金融機構在暗地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如造假、放貸等,在社會具有較高的影響力。此外,一些社會民間組織擅自辦理“高利貸”借貸項目,阻礙社會治安及當地金融市場發展,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此外,我國金融行業還存在著競爭風險及管理與內控風險等,一些管理漏洞和潛在的問題仍然對我國金融發展造成了無形的阻礙。
二、我國金融風險意識的創新研究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我國金融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預測潛在的金融風險,防范于未然,積極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已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主要研究內容。隨著我國首例金融機構破產案的發生,各類金融風險逐漸顯露出來,維護金融市場的平衡發展,保障國家社會經濟安全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1.創新改革金融體制,完善健全金融監管系統
目前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導致不法機構或組織通過管理漏洞進行損害金融市場平衡發展的不法活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金融風險的各類隱患,就必須填補管理漏洞,結合時代的特點創新改革金融體制,加強改革力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金融機構發展體系,健全金融行業的監管系統,為金融市場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有效解決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問題
我國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占銀行資產的比率非常之高,遠遠超于世界平均比率。不良資產的高比率嚴重影響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而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的產生大多是由于國家政策原因所導致的,例如政府財政性支出、國有企業長期占有、重復無效建設等大規模的信貸資金活動,使銀行發展面臨嚴峻的金融風險問題。為此,我國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對國有銀行的發展進行幫助和支持,財政部應加強對銀行呆賬準備金的打消活動,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基本打消銀行呆賬。
3.加強金融監管力度,積極開放資本市場
開放資本市場是金融業發展的一把雙刃劍,對外開放程度要與國家整體綜合經濟實力及監管力度相適應,因此,為了防止國際資金流動所造成的金融風險,在放開我國金融業資本市場的同時,要結合本國經濟體制的發展特點謹慎行事。對于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要根據我國對國際性資金流動的管理機制的建設情況而定,對于國際資本流動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限制。我國對資本市場的開放要循序漸進,以形成成熟的金融經濟體制為根本前提,對資本市場的長短期開放策略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應用。
4.構建新型的銀行與企業的關系
銀行與企業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存在行政性資金供應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發展,銀行與企業作為同樣追求利益的市場主體,二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可以協商構建互贏互利的合約關系。企業投資發展資金大部分來源于銀行,而銀行的主要盈利資金來源于企業的利息與中介服務費用,因此,企業與銀行應建立相互協作、誠信有效的借貸債務關系,營造良好的信貸環境,促進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防范金融風險意識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國家金融市場的監管任務更加繁瑣復雜,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難度越來越大,金融危機爆發范圍也逐漸擴大,金融行業的發展稍有偏差,就極可能產生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與世界金融聯系日益緊密,我國政治與社會的穩定發展越來越依靠于市場經濟的合理建設及對金融風險的有效防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發展迅猛,金融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的核心,隨著金融業的地位逐漸提升,其潛在的問題和金融風險也逐漸暴露,有效估測我國面臨的各類金融風險,分析金融風險的成因及屬性,進而防范和化解我國金融風險,避免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促進我國金融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建平.略論我國金融風險及其防范[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5(Z1):32-33.
[2]孔合.我國金融風險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開放導報,2006,(1):104-107.
作者簡介:袁翔(1996.07- ),女,漢族,專業:金融學,學校:沈陽航空航天大學endprint